華爾街日報:中國爆發金融危機已非難以想像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0日電)華爾街日報首席經濟評論員葉偉平19日撰文,指中國爆發金融危機已非難以想像,以往投資者認為中國政府會在背後支持金融體系,房企大到不能倒,但當政策轉變,金融系統風險增加,便會走向危機。

文章表示,中國目前出現房地產危機泡沫爆破,地方政府難以償還債務,及銀行體系嚴重曝露於以上兩種情況之中,若這些因素若出現在其他地方,都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先兆,但傳統上會認為中國的債務是欠國內而非海外投資者,政府會為大多數金融體系提供支持,有能力的技術官僚會掌管一切。

不過,文章說,這些傳統想法已過時並很危險。

文章指,雖然中國非常不可能像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引發全球金融危機般即時崩潰,但中國財政和金融失衡之大令中國以至世界都進入未知領域。「我們不知道中國經濟及集中了權力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可以怎樣駕馭這情況。」

文章表示,上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一連串報告,展示了中國經濟問題的規模。

文章指出,雖然中國第3季GDP達4.9%,高於預期,但IMF預測中國未來4年的經濟成長平均4%,由以前預測4.6%下調,與10年前經濟成長達10%時相比,更難以擺脫債務。

IMF預測中國政府的赤字由今年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1%,增至2028年的7.8%。

文章表示,現在問題來自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透過資產負債表外的融資工具大量借貸來支持城市發展。地方政府債務占GDP的45%。如果將其納入中國政府債務,到2027年總負債將達到GDP的149%,高於義大利的141%。

地方政府靠賣地收入來還債,但現在賣地收入也大減。

中國的銀行也面臨重大問題,就是持有這些債務的80%。IMF估計,僅一半的債務重組成本已使銀行承擔4650億美元的損失。中國的銀行與全球同業相比,資本並不充足。

IMF模擬一個壞情況,就是中國未來3年經濟成長平均1% 以及房地產價格下跌,中國的銀行資本比率會由去年的11%下降至2025年的7.1%。這是所有IMF進行壓力測試的地方中最差的。

文章又指出,隨著貸款損失增加,銀行會減少借貸,地方政府不能借貸下,會削減投資及社會福利,經濟成長及房地產價格會進一步下跌。

文章形容,中國的巨額債務在很多方面都是教科書中典型道德風險案例。發展商及地方政府大量借貸,因為放貸人假設在有問題時會獲得中央政府幫助,但這並不是保證的。

文章引述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中國研究總監萊特(Logan Wright)表示,中國的金融危機不會源自於外部衝擊,或者資產突然被重新估值,反映了較低的市場價格。相反,當那些認為政府會為其資產提供支持的投資者,知道政府不會這樣做時,就會引發金融危機。

文章表示,如房企以前被認為大到不能倒,直到北京突然改變政策,越來越多房企的財務狀況受到質疑,信用風險很快便出現。

萊特表示,當政府不再作出隱性支持,投資人會認為「大到不能倒」也不再適用於其他核心資產如小型銀行、房貸以及地方政府,這就是走向金融危機的潛在之路。

報導表示,中國官員很清楚知道這些風險,也嘗試為地方政府重組債務,及協助有困難的房企完成項目。

不過,文章引述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中國專家馬永哲(Martin Chorzempa)表示,中國債務太大而經濟成長太慢,令中國不能再像20年前將不良貸款一掃而空。

他說,中國人才外流、減少公布經濟數據及討論中國經濟空間的縮小,這些事情令人擔心北京當局可能無法全面了解經濟狀況(編輯:陳鎧妤/唐佩君)112102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