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3日專電)國家圖書館和法國語言與文明大學聯合圖書館共同成立全球首座「台灣學術數位資源中心」,今天簽約並正式啟用。法方說,台灣研究優質且可靠,滿足法國對台灣研究日增的關注。
簽約儀式由法國語言與文明大學聯合圖書館(BULAC)館長薩谷利亞(Marie-Lise Tsagouria)與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簽署。駐法代表吳志中,以及BULAC所在的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化學院(INALCO)台灣和漢學研究師生共10多人出席見證。
曾淑賢致詞時表示,這是國圖首次以「台灣學術數位資源中心」,向國際知名學術機構提供台灣優質的數位研究資源。
她表示,不同於過去台灣漢學資源中心以提供實體書籍合作方式,新的品牌是以線上服務方式整理台灣數位資源清單,提供國圖與台灣學術機構或商業開發的數位研究資源及電子書等。
另外,雙方也進行簽署國圖所建置的「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合作協議。國圖自2005年以來,與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圖書館及國家圖書館進行合作數位化,相關成果都在「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系統」開放研究與民眾使用,目前全球有92個合作單位加入聯合目錄。
曾淑賢接受中央社訪問,談到雙方合作緣起。她說,2012年參與歐洲漢學會議時就曾參觀BULAC,發現其為4所大學及5所研究機構提供服務,具重要性和影響力。如今雙方合作,資源得以廣泛分享,發揮最大效益。
過去10年間雙方不斷努力,除內部人事更迭外,BULAC也面臨空間難題。曾淑賢指出,剛好進入數位時代,透過數位化可解決典藏空間問題,也讓讀者跨越時間和距離限制,「我們改變策略,啟動『數位轉型』,在此建立首座台灣學術數位資源中心,透過平台和法國研究學者共享台灣研究,很有指標意義」。
國家圖書館台灣漢學資源中心對外分享資源也是文化輸出的一環,曾淑賢表示將和BULAC深化合作,規劃工作坊和線上講座,「成為完全數位化的品牌」。
薩谷利亞指出,這也是BULAC首個與外國夥伴成立的數位資源平台,可作為其他機構的範例,「像台灣這樣慷慨的夥伴,我們過去從未有過」,也期待未來兩方交流深化,無論是在漢學研究,或是圖書館學訓練上。
她向中央社表示:「在漢學領域發展和台灣的關係,對我們而言可以平衡研究觀點,並擁有民主且可靠的學術途徑和文獻管道。」
10年來作為兩館合作幕後推手的計畫負責人蘇靈(Soline Lau-Suchet)指出,與台灣國家圖書館的合作對BULAC而言非常關鍵。首先是在實質層面,也就是取得資源與經濟效益上;再者,是國圖提供的台灣研究資源學術品質都很優異,對館藏內容相當重要。
蘇靈解釋,「和台灣國家圖書館一樣,BULAC秉持開放近用精神,對一般民眾開放,只要註冊都能取得台灣的數位資源」。
曾兩度來台的蘇靈告訴記者,台灣優勢之一是保存了在中國遭破壞的傳統中華文化,這對漢學研究非常關鍵,「很多研究者都到台灣去鑽研中華文化」。
蘇靈說,過去10多年來,法國的台灣研究日益發展,如2010年成立的法語台灣研究學會(AFET),「台灣文學翻譯也越來越多,也不再歸類於『中國文學』之下,且不同族群的台灣作者也逐漸被法國認識」。
她指出,「作為圖書館人員,很開心能看到不同於中國的研究模式,台灣研究關注所有歷史的獨特性,也就是各種不同文化,更真正的推廣多元文化和歷史」。
2012年曾接受國圖捐贈圖書519冊的BULAC中文資料館藏,在法國可謂首屈一指,包括約7萬餘冊書刊、900種期刊;另有1000多本於1911年前出版的舊籍,對教學及研究而言相當重要。(編輯:張芷瑄)11211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