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22日電)中國經濟陷入通貨緊縮風險,是否走上日本失落30年後塵為討論焦點。學者剖析,中共以黨領政、集權施政,政策具有一貫性、延續性,加上其他條件,重演失落30年狀況機率低。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天下午舉辦「112年度中華財經高峰論壇:中國大陸財經議題講座」,相關領域學者於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判斷,由於中國經濟由集權集團引領,在政策推動上有一貫性、延續性,幾乎可以說,只要是政府官方加以關切的問題,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加上有日本前例可觀摩,更有空間避免走上後塵。
王健全從日本彼時狀況、中國現有條件切出相同與不同處。他表示,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等數據顯示物價下跌、需求不振等問題,這與當年日本經濟泡沫狀況類似,中國房地產於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高,這也相同於日本當年情況。
「中國中央集權領政狀況不同於日本」,王健全表示,中國政策為中共黨中央集權領導,對於經濟問題高度關切,政策工具可用空間也大,有充分力道去避免系統性風險發生,還可借鏡日本經驗;日本則是民主政治環境,政策推動會有所變動。
他提到,中國有不少企業實力堅強,例如比亞迪、寧德時代,加上民間儲蓄率高,這些都是中國經濟面臨通貨緊縮、需求不振等問題時,可以因應困境的加分條件。
他認為,中國人口老化、美國科技圍堵等情形則是中國經濟復甦不利條件;中國社會內部凝聚力也與日本不同,日本內聚力很強,儘管發生30年經濟衰退,社會運作依然有序;中國失業率攀升、民眾財富縮水,經濟信心已經受到很大衝擊。
亞太區域發展暨治理學會首席經濟學家邱志昌認為,中國中央集權領政,政策推動具備一貫性、落實到底,例如房地產「三道紅線」監管徹底執行,中國經濟問題會有其解決方法,或許用「切香腸」或其他方式,可逐漸地排除風險。
邱志昌指出,中國經濟前景究竟如何,可用兩個指標作為判斷方向,一個是匯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守住7.5元是關鍵;另一個可觀察中國人民銀行後續是否會增持美債,先前減持美債不該視作政治性動作,倘若後續有所增持,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則可較為樂觀地看待。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殷劍峰認為,日本失落30年期間有許多錯誤決策;中國目前也在房地產問題上,對於經濟體質做出調整,專家們提供很好的建議給有關部門,「所以我們不會成為下一個日本」。(編輯:曹宇帆)11301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