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信金融資產掛牌 中國華融成為歷史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6日電)由中國華融更名而來的中國中信金融資產今天掛牌,此前因為董事長賴小民巨貪陷入嚴重虧損的中國華融正式告別金融舞台,成為歷史。

綜合陸媒金融界、澎湃新聞報導,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前稱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6日發布公告稱,有關變更公司名稱及修訂公司章程的決議案,已於2023年12月15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獲股東批准。

隨著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的一紙公告,中國華融以及華融系正式劇終,同時也宣告存在了25年「四大AMC」時代結束。而中信系成為了最大贏家,低調拿到了不良資產處理牌照。

中國華融成立於1999年11月,起初是為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而設立。2009年後,開始朝著商業化轉型,並開啟了金融版圖的擴張,業務版圖涉及銀行、證券、租賃、信託、期貨、消費金融等多領域。

2012年9月28日,中國華融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30日在香港上市。

2017年,中國華融稅後淨利潤人民幣265.88億元(下同,約新台幣1173億元),位列「最會賺錢的前30家中國企業」,資產達到1.87兆元,穩坐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老大哥位置。

但隨著快速擴張、內部貪腐造成的風險浮出水面。2018年,時任中國華融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被查落馬。

經查,賴小民直接或透過他人索取、非法收受相關單位和個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17.88億餘元,打破中共貪官紀錄。2021年1月5日,賴小民被判死刑,24天後被執行死刑。

在2014年至2018年賴小民主事期間,中國華融激進擴張,偏離主業,涉足信貸類、海外投資等高風險專案,埋下一顆顆暗雷,最終導致2020年創出1029億元的巨額虧損。

報導稱,近年來,中國華融持續瘦身化險,回歸不良資產主業。2022年3月,中國財政部將其持有的中國華融24.07億股內資股向中國中信集團增資。2023年3月,完成上述權益變動的相關過戶登記手續,中國財政部持有股份降為24.76%,中國中信集團持股增為26.46%,成為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

中國中信金融資產22日發布盈利警告,初步測算,2023年度歸屬該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在10億元至20億元之間,轉虧為盈。(編輯:楊昇儒/曹宇帆)113012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