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布拉格27日專電)台灣作家謝子凡昨日在布拉格國際書展宣傳「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捷文版譯本,並分享自身創作歷程。謝子凡表示,垃圾隱喻人生的挫折,捷克人雖然不需要像台灣人追垃圾車,但可能會有相似的挫敗遭遇,情感是相通的。
一年一度的布拉格國際書展於5月23日到26日登場,謝子凡26日受邀出席宣傳她的散文集「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捷克文版譯本,以及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
謝子凡告訴中央社記者,當初收到作品要被譯成捷克文的消息時,感到相當驚訝。她說,以往出版社在選擇外譯的文體時,大多會選擇小說、詩歌或繪本,很少會選擇散文,實屬罕見而大膽。「散文在台灣是一種貼近作者個人經驗的文體」,很意外散文能跨出華文圈。
謝子凡散文集「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描述作者從新竹搬到台北,初入職場的過程,以及後來搬到海外多個城市的經歷。謝子凡認為,散文的魅力在於反映個人經驗,相信捷克的讀者也能從這本書中,體會到從家鄉到大城市的奮鬥、掙扎、挫折與喜悅。
談到「垃圾車」時,謝子凡用手機播放台灣垃圾車的音樂〈給愛麗絲〉,引來台下捷克聽眾的笑聲。謝子凡表示,過去在廣告公司工作時經常加班,常常趕不上垃圾車來的時間。然而,她的工作卻包含幫老闆遛狗與丟垃圾,「自己的垃圾沒辦法丟,但是要幫別人丟垃圾,非常的諷刺」。而在這段混亂的生活中,她的父親意外過世,使得生活更加混亂。
謝子凡說,儘管捷克人不需要像台灣人那樣追垃圾車,但垃圾隱喻人生中的挫折,相信捷克讀者能在書中找到共鳴。最終,她因辭職而提早下班,終於追上了垃圾車,可以「倒垃圾」,把不如意的事也都丟掉了,象徵著人生的反轉。
談到寫作,謝子凡說:「雖然只是坐在書桌前,但要在一片空白中捕捉想法和影像,並用適當的語言表達,需要極大的專注力。」寫了一天後,頭腦變得很燙,呼吸也變得急促,好像做了一場真正的運動。
謝子凡表示,散文經常處理傷痛的情感,「痛覺對大腦來說就是一個警告,我們下意識會想逃跑。所以寫作變成如何跟傷痛相處的過程。」她說,創作和現實世界的生活很不同,「我們在文學裡面,必須時時感到脆弱。」
因此,謝子凡認為,寫作就像是「每天去很遠的地方旅行」,並期許自己「要平安地回來」。她說,人生與寫作不斷在「痛苦」、「不確定」與「穩定」間循環,當在過程中學會與不確定相處,幫助自己度過難關,會慢慢擁有力量。「當你知道這些事情會不斷循環,反而會覺得很安心。反正都是會發生的,就來處理它。」
謝子凡也在演講中透露,她的第二本書將於9月在台灣出版,希望這本書未來也有機會與捷克讀者見面。(編輯:陳慧萍)113052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