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孟加拉首都達卡6日綜合外電報導)孟加拉總理哈希納5日因流血示威失控,倉皇下台並外逃。外媒指曾為民主希望的哈希納後來益發獨裁,垮台後孟加拉暫陷政治真空,恐給伊斯蘭好戰團體出頭機會。
孟加拉學生團體7月因反對公務員職缺配額制度發起示威,因政府鎮壓而逐漸升溫成76歲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執政15年來最嚴重動亂,1個月來死於衝突者超過300人,單4日當天就死亡近百人。軍方宣布「與民眾站在一起」後,哈希納5日辭職並外逃,由陸軍參謀長暫組臨時政府。
紐約時報指出,哈希娜的父親拉曼(Sheikh Mujibur Rahman)1971年在印度支持下,帶領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獨立建國,然而孟加拉軍方1975年發動政變殺害拉曼和家族大部分人,當時哈希納因在海外逃過一劫。
流亡印度的哈希納後來返國並當選總理,體現孟加拉對未來更美好、民主的期盼。她被譽為試圖駕馭桀驁不馴軍方、勇敢對抗伊斯蘭激進分子、改革孟加拉貧困經濟的世俗穆斯林女性。
紐時認為隨時間推移,哈希納卻變了,變得更加專制,打壓異己,顯出欲把孟加拉「家天下」的趨勢,然而5日她的政治生涯形同回到原點:在大規模示威的巨大壓力下辭職並再次流亡。
孟加拉聲譽顯著的法界社運人士兼憲政律師馬里克(Shahdeen Malik)說:「早先我們有軍事獨裁,但這位民選獨裁者卻比之前的軍事獨裁者更專斷,如今終於又擺脫獨裁政權了。」
馬里克指出,對政變、暗殺頻仍的孟加拉而言,哈希納1996到2001年初任總理時是政壇一股清新空氣,她本人是民主派,帶領的政黨也願意行事更負責。後來孟加拉換由對手政黨執政,期間哈希納歷經敗選、外逃和暗殺未遂。
哈希納2009年靠大選壓倒性勝利重新上台,儼然與當年判若兩人。她將反對派看成跟當年迫害她家族一樣的芒刺,開始一項使命:按她父親生前的願景形塑國家,而她父親遇害前已遭批評想把孟加拉變成一黨專政。面對一切質疑,哈希納一律以欲對她迫害來看待,彷彿國家還沒走出1975年政變陰霾。
在大選前的去年底,反對力量已有因經濟停滯而重新集結的跡象。哈希納作為孟加拉經濟轉型設計師的形象早不復存,食品價格飆升、外匯儲備則已降低到恐生危害的程度。
紐時認為,7月開始的學生示威看似起因於公家職缺給予優惠配額制度的小事,實則體現龐大對經濟壓力不滿的民怨。
應對這波示威,哈希納依然採取先前成功擊退挑戰的鎮壓策略,只是這回踢到鐵板。起初她駁斥示威學生,稱他們是當年背叛孟加拉爭取獨立者的後代,示威學生遭激怒後,她又嚴厲鎮壓,終致一發不可收拾。
哈希納今年1月初才第4次連任,第5個任期僅半年多就垮台,讓孟加拉一夕回到建國之初的暴力與動亂景況。
人口1.7億的孟加拉當前似乎群龍無首。執法單位已因超過300人死於示威而喪盡人心。哈希納所屬執政黨與反對派間的敵意短時間難以平復,甚至不少人醞釀報復她多年來的嚴厲打壓。外界擔心孟加拉國內的伊斯蘭好戰苗頭恐又將在權力真空下露出。(譯者:陳亦偉)11308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