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2日電)中國政府近來遏制長期國債價格漲勢,並表示這是為了避免累積加大金融風險。外媒分析指出,債市熱度高,官方更在意的是銀行寧願將資金放在收益率越來越低的國債市場,也不願將資金貸出去。
中國經濟網今天報導,近一年以來,資金大量湧向債券市場。中國央行提示長期國債利率風險,交易商協會更在本月初對4家農村商業銀行啟動自律調查,並查處部分中小金融機構在國債交易中利益輸送等違規行為,引起市場各方關注。
美媒華爾街日報21日報導指出,中國國債市場交易量激增,一些價格走勢變得不理性:5月份發行的一檔30年期國債價格在上市首日就大漲25%,這代表此國債的收益率走低。
而在中國央行的干預下,報導指國有銀行似乎轉而大舉拋售國債,中國國債收益率在過去一週左右確實有所回升。
各界分析指出,國債價格上漲的原因,首先是由於中國經濟形勢不佳,外界預估會持續降息,這讓當前長期國債更加吸引人。
當前中國缺乏適合的投資產品,房地產市場低迷、股市疲弱的情況下,國債至少是「保本保息」的安全資產。此外,經濟不景氣之下,企業不敢貸,銀行也不敢放貸,農商行大量消化不了的資金便湧入債券市場。
而中國央行不願意長債上漲過快,一方面是有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的前車之鑑,不願意在債券市場的上漲行情突然反轉時銀行會遭到擠兌風險;另一方面也希望銀行資金要用於扶持實體企業,而不是用來買債券讓「資金空轉」。
更根本的是,長期國債搶手代表對未來信心缺失。有分析指出,30年期國債在不到一年之內,收益率從3%迅速下降到2.35%,相當於打了8折,這是對未來經濟沒有信心最直接的表現。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政府最擔心的可能不是債券收益率低,而是債券收益率反映出的中國經濟狀況,即銀行寧願將資金放在收益率越來越低的國債市場,也不願將資金貸出去。
報導說,要讓債券收益率持續走高,中國政府就不能只治標不治本,還需要著手解決困擾經濟的實際問題,包含修復房地產市場、促進消費以及恢復投資信心,而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編輯:張淑伶/呂佳蓉)11308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