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眾多國際航線靠補貼 官方整治航空業將洗牌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3日電)中國官方日前公布有關航空發展的意見,要求除了10個國際航空樞紐城市之外,地方政府不得再補貼國際航線。當前已有多家外國航空公司停飛中國,未來中國的國際航線布局也將面臨大調整。

8月下旬,中國民航局、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指導意見」在民航局官網公布,確認了「3+7+N」的國際航空樞紐發展格局。

這份文件把中國的航空樞紐分成4類。第一類是「3」,即北京、上海、廣州,定位是「全方位門戶」的國際航空樞紐,將強化洲際連接能力和全球輻射能力。

第二類是「7」,分布在大江南北,包括成都、深圳、重慶、昆明、西安、烏魯木齊、哈爾濱,定位是「區位門戶」的國際航空樞紐,將構建具有區位優勢的國際航線網絡。

第三類是「N」,是12個面向特定區域的國際航空運輸網路。第四類則是航空貨運樞紐。

這份文件指出,「連接除國際樞紐機場外其他機場的國際航線,地方政府不得安排航線補貼。」這代表除了「3+7」這10個城市之外,都不能有國際航線補貼。

由於俄烏戰爭導致的航線成本上漲和需求低迷,多家外國航空公司今年接連停飛中國的航線。

財經類微信公眾號「智谷趨勢」今天發文指出,即使是中國很多城市的國際航班,上座率也在下降,「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以南京到澳洲雪梨為例,這條航線平均上座率常年在5成上下波動,最高的2020年,也不過是60%。有業內專家測算過,能讓中國民航業實現盈利的上座率最低線,是60%。

今年3月,青島、武漢、杭州等城市到雪梨的客機上座率均在5成以下,濟南到雪梨甚至低至26.8%。

文章指出,截至2024年9月6號,flightconnections網上所有在中國設有通航點的國際航線,除了港澳台和10個樞紐城市,共有280條,涉及48個城市,其中,杭州22條最多。

有機場發言人曾說,一座二線城市能夠擁有直飛歐美的航線,無論是對外宣傳,還是吸引外資都有正面的積極作用。

但是遇到需求不足時,這些國際航線就必須依靠地方補貼。

文章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16、2017年,中國政府、民航總局支出的航線補貼總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54億元)。

山東省青島市2016年就明訂,新開直飛亞洲地區的航班,每班根據機型、是否定期等因素補助3萬到8萬元不等。該市2017年前往法蘭克福、舊金山、溫哥華、墨爾本4條洲際航線共獲得補貼資金4.97億元。

廈門市2023年也提出,對於新開通亞洲定期航線,將按不同航程每班給予6萬至12萬元補貼,上限1000萬元一年;對於新開洲際定期航線,按不同航程每班給予82萬至106萬補貼,上限高達1億1000萬元。

文章說,如今,即使中央不出手整治,這種地方補貼模式也已經難以為繼。幸福航空今年就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發改委告上了法庭,據稱和費用問題及補貼逾期有關。

中國新聞週刊4月時的報導,引述在民航業工作20多年的從業人員說,「這兩年很多地方補貼延期支付,有的甚至變成壞帳,已經不是秘密。」補貼逾期已經成為航空公司普遍面臨的問題。(編輯:張淑伶/陳鎧妤)113092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