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5日電)學者表示,目前在日本南岸的「黑潮大蛇行」應該還在活躍期;行經台灣的黑潮其實每隔一段期間也會有彎曲擺動的情況,根據觀察,若黑潮離岸較近,也會帶來較豐沛的漁獲。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在臉書表示,台灣黑潮也來「大蛇行」,日本的「黑潮大蛇行」可以追蹤到不少故事,2017年發生到現在都還沒消失;今天看台灣黑潮,怎麼也蛇行起來了。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黑潮是沿日本列島南岸往東北方流動的暖流,如果在日本紀伊半島周邊海域蛇行往南大幅彎曲流動,就稱為「黑潮大蛇行」;日本從1965年開始進行觀測,至今共發生6次「黑潮大蛇行」,而這次的「黑潮大蛇行」從2017年8月開始至今。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研究員兼海洋能專題中心執行長吳朝榮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日、美對於日本黑潮大蛇行的發生原因還沒有一個定論,就他自己的觀察,有可能是與全球暖化有關。
吳朝榮進一步說明,全球暖化其實也分不同區間,1976、77年至1995、96年為加速期,1997、98年至2013、14左右為停滯期,比對黑潮大蛇行的時間點大致相符,也就是停滯期「黑潮會比較乖」,加速期時容易發生大蛇行。
吳朝榮也認為,截至目前,仍然屬於日本黑潮大蛇行的活躍期。
台灣是否也會有類似的「黑潮大蛇行」,吳朝榮解釋,影響台灣一帶黑潮路徑的因素很多,其實每幾個月可能就會有擺動,原因包含黑潮行經台灣的初速及海洋裡的中尺度渦漩等。
吳朝榮說,在海洋裡的「中尺度渦漩」大小可能與台灣相仿,在太平洋生成後會往西移動,平均每2至4個月就會撞到黑潮,影響台灣附近黑潮的流向。
此外,吳朝榮提到,赤道信風的強弱會影響北赤道洋流,也就是黑潮的上游;若風強、流速快,黑潮容易直接由台灣東部海面往北移動,但若流速慢,則可能會先流入南海繞一圈再出來,會有不同結果。
吳朝榮補充,聖嬰年、反聖嬰年也會對黑潮有不同影響,反聖嬰年時台灣東邊的黑潮會增強、聖嬰年時會減弱,都會影響到台灣黑潮擺動的情形;不過台灣對於黑潮的觀測時間不如日本來得久,仍有許多待研究的部分。
至於黑潮對台灣的影響,吳朝榮提到,由於黑潮是暖流,容易帶來大型魚類,如旗魚、大目鮪魚等,根據台東漁業報告,2002年的漁獲較少、2007年較多,分別與黑潮距離台灣的遠近相符。(編輯:管中維)111102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