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日電)58歲李姓男藥師本就有些膝關節退化,在COVID-19疫情期間送藥到宅,更不慎踩空撞傷膝蓋。義大醫院團隊近年引進軟骨細胞層片的細胞治療技術,助李男修復膝關節,重回送藥行列。
義大醫院今天上午在台灣醫療科技展舉辦記者會分享治療成果,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簡報指出,據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估計全台有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
57歲吳姓男子現身分享經驗表示,他年輕時是籃球健將,多年累積運動傷害,不僅膝蓋半月板破裂、軟骨缺損,長期下來也引發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生活受限,他從微創、截骨、清創等做了好幾次大大小小手術,卻仍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杜元坤說明,關節軟骨多數為「透明軟骨」,具黏性及彈性,可保護骨頭間的撞擊及傷害,如同汽車避震器,傳統治療雖能延緩關節炎惡化速度,但因無法重建透明軟骨,許多患者最終仍免不了接受人工關節置換。
58歲社區藥師李姓男子在今年8月接受右腳膝關節軟骨細胞層片植入治療。他接受媒體聯訪時說,原本就有些膝關節退化,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配合政策,協助送抗病毒藥物前往確診者家中,未料水溝沒加蓋,下車時一腳踩空,撞傷膝關節,於是接受手術把膝蓋問題一次解決,已恢復行動自如。
杜元坤進一步表示,衛福部2018年9月起實施「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醫界可協助患者以自體細胞進行細胞治療,可望用於治療癌症、困難傷口等,義大醫院則申請「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來治療膝關節軟骨受損。
細胞層片技術利用環境溫度變化進行細胞培養以及剝離,移植的細胞可堆疊3層到5層,根據病患的需求而定,且能成功培養出片狀、柔軟的透明軟骨層片。
義大醫院迄今收治60名病患,年齡介於25至70歲之間,其中14人已追蹤2年。杜元坤說,術後追蹤發現,除病患主觀感受明顯進步,經MRI(磁振造影)追蹤檢查,可看到患者透明軟骨再生,回到正常軟骨厚度,部分人更達到完全健康膝蓋狀態。
杜元坤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正評估未來是否有機會將這項技術擴大使用於膝關節以外部位,像是肩關節等,近來也完成以IPS細胞(誘導性全能幹細胞)與外泌體注入關節腔、促進關節軟骨再生的實驗,盼能加速病友完成治療。(編輯:陳政偉)11112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