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5日電)身兼農夫與另一項專業的「半農半X」理念已在台灣流行長達20年,賴青松與楊文全就是這項理想生活的實踐者,新書「半農理想國」記錄這群先行者的心路歷程及進化之路。
根據遠流出版發布新聞稿,賴青松2000年與家人在宜蘭深溝一邊耕田種菜,一邊從事翻譯工作,實踐「半農半X」生活;2004年他結束日本岡山大學碩士課程回到台灣,在宜蘭成立「穀東俱樂部」,推動「讓都市人也可以吃到自己種的米」、「志願農民運動」等理念,掀起台灣返鄉從事農業的浪潮。
2013年從事農村規劃工作的楊文全,與賴青松及宜蘭深溝的夥伴成立「倆佰甲」,匯聚一群小農共同參與耕作計畫,成為新農育成平台、傳統老農地主與新農社群間的中介者,除了媒合代管農地,尋求空間房舍,更提供農耕技術的支援,滿足陪伴的需求,成為許多追尋「半農半X」生活者的依靠。
不過隨著農村服務業化時代的來臨,賴青松2019年又發起以盈利為基礎、孕育商業模式的「慢島生活公司」,結合田地實作與室內課程,接續協助新農踏出從農的第一步。
賴青松在書序中寫道,他在年少時期因家道中落,曾回到台中大雅鄉下阿公的老家寄居,短短一年的春去秋來,在田疇溝圳間與大地相濡以沫的記憶讓他永遠忘不了,這是他後來選擇「歸農人生」的起點。
賴青松表示,他至今仍覺得不可思議,一個人去樓空、處處休耕的凋敝農村環境,究竟如何在短短20年間成為台灣乃至東亞新農村發想創生的實驗基地;如同當年已屆尾聲的農業時代,鄉下的阿公為他及家人留下一條返鄉親農的安心之路,而他這幾年所堅持的,就是為有需要的人們打開一條進鄉歸農的療癒之路。
楊文全是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博士,他在序中表示,他曾在文獻上看到一幀照片,農地上插著一塊牌子寫著「這塊田因為有使用農藥,所以農夫可以到工廠上班」,而他自己長期從事農村規畫,卻始終無法實現理想,直到來到宜蘭種田,才有所突破。
楊文全說,他想讓自己成為一名農夫,並藉此觀察與研究:網路普及為傳統農村帶來什麼樣的機會,「我想讓自己擁有農夫的視角,洞察過去不解的規劃困局。很幸運地,我有機會見證網路時代新農村的崛起,甚至參與其中。」(編輯:陳仁華)111122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