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日增及境外污染少 111年空氣品質歷年最佳

降雨日增及境外污染少 111年空氣品質歷年最佳 | 華視新聞
(圖/資料照片)

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7日電)環保署公布今年截至11月止空氣品質監測結果,並預估全年平均將首次低於13µg/m³,空氣品質改善歷年最佳;環保署今天表示,除境內空污減量外,降雨日數增加及境外污染貢獻降低是主要原因。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舉辦「111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統計」記者會。今年1月至11月全國細懸浮微粒(PM2.5)平均濃度為12.5微克/立方公尺(µg/m³),預估全年年平均將首次低於13µg/m³,空氣品質為歷年最佳。

根據環保署統計,今年PM2.5達紅色警示的站日數為45次,較去年177次大幅下降,但仍不及最低的109年15次。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長蔡孟裕解釋,109年由於COVID-19疫情爆發,中國經濟活動停擺,因此境外污染物也大幅下降;109年下半年至去年上半年間逢百年大旱,減少降雨洗除空污、大氣中的混合層也較低,導致空污濃度上升、空氣品質不佳的天數增加。

另外在揚塵防制部分,蔡孟裕表示,以近5年濁水溪揚塵次數為例,106年統計達59次,接著逐年下降,109年為9次、去年6次,今年截至11月底僅2次;環保署已設置3日前揚塵通報、1日揚塵預警及當日揚塵警示,並配合水利、消防機關啟動應變措施,有效降低揚塵事件。

此外,今年臭氧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數以9月達67次最高,其次是3月的9次,其他月份皆在5次以下。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長謝炳輝表示,9月主要有3次都是由境外傳入臭氧的事件,包含9月9日東北風影響、9月15及18日為西風挾帶入境。

蔡孟裕坦言,今年空氣品質好轉,有1/3的原因是境內改善幅度超過預期,原訂減量60%空污的目標達到82%;另外2/3主要還是「老天爺幫忙」及境外污染物減少,今年如竹苗以北降雨日數都較往年來得多,而境外污染貢獻也較往年減少約2至3成。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陳維良補充,今年雖然比較乾燥的大陸高壓影響台灣,在偏冷的天氣條件中,不排除混合層的高度相對較低,但由於本地、境外污染源較少,對空氣品質的影響也有限;目前評估各方污染源,台灣本身的空氣品質是逐漸改善轉好。(編輯:陳政偉)111122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