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走進校園 「違建」校貓犬舍變身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17日電)「學美.美學4.0」計畫今天發表成果,透過設計團隊介入,教室以外的空間也能富含教育意義,例如設於走廊、看似「違建」的校貓犬舍,在校園終有一方天地,以專屬空間教導學生重視生命個體。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由教育部委託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協助全國公私立高中職、國中、國小等完成校園美學改造,自2019年啟動至今,已完成75所校園美感改造示範學校。

2022年啟動的「學美.美學4.0」計畫在公開徵選期間,共有190所學校提出申請,最終選出20所合作學校、18組設計團隊。其中「技術型高中」是首次入選,包含宜蘭高商、新北高工及員林農工3所學校,分別改造國樂教室、模具科大樓川堂與指標系統。

呼應課綱將「生命教育」列為必修課程,今年改造案例之一的台北市復興高中,原在學務處走廊搭建校方收容犬貓的紙板屋,經過設計團隊「日衍規劃設計」改造,活用校園空間,重新打造犬貓專屬生活空間,原先要帶到廁所洗澡、進辦公室吹乾的犬貓,也擁有專屬洗澡平台。

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在發表會表示,「學美.美學」計畫過去也曾改造校園養雞場案例,體現生命教育意義。感謝計畫實行以來各縣市政府共襄盛舉,讓校園突破傳統設計並創造無限可能,台灣共計還有4300多所學校,「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表示,「學美.美學」計畫走遍台灣各地,上山下海也到了離島,期待持續推行。他認為,計畫就像種子,能為教育帶來創新且持續改變。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建議,「學美.美學」計畫主體是以學生為對象,但未來有機會,期待也能看見為老師辦公室改造,「我們可以看見教師辦公室總是考卷、備課資料堆得滿滿的,相信有好的辦公環境也能對學生帶來好的影響」。

「學美.美學」計畫今年邁入第4年,台灣設計研究院另外集結41所學校、28組設計團隊的逐年成果為「OPEN SCHOOL 走進.學美」展覽,明天起將於台灣設計館展出至6月18日。(編輯:管中維)112041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