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廚傳授養生粽好吃秘訣 蔬果攝取推薦6大選擇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4日電)距離端午節還有2個月,不少民眾愛吃肉粽,主廚親自傳授養生粽好吃秘訣。營養師提醒,吃粽子別只注意熱量,應重視均衡飲食,可搭配燙秋葵、玉米筍等,避免蔬果攝取不足。

聽到養生粽,有些人下意識會認為不香、不好吃,主廚郭宏徹今天出席衛福部食藥署舉辦的記者會,分享養生粽好吃秘訣,透過混合長糯米、紫糯米及小米,不要讓整個粽子都是澱粉較高的長糯米,紫米不僅澱粉含量沒那麼高,也能增加咀嚼口感。

內餡部分,郭宏徹建議,可選擇油脂沒有那麼多的小里肌肉,取代傳統粽子的肥肉;鈕扣菇能讓口感更扎實;鹹蛋黃不建議用炸的,簡單蒸一下後,包進粽子再次蒸熱可加強香味;花生推薦選擇台灣原生種中最好的花生9號及北港14號,口感、香氣、柔軟度都比進口更好。

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營養師蔡一賢說,除了留心肉粽熱量,也應注意均衡飲食,肉粽的糯米是澱粉類,豬肉及蛋黃是蛋白質,雖然香菇算蔬菜類,但蔬果攝取仍不夠,建議搭配簡易燙青菜,如秋葵、玉米筍等,飯後可搭配不同顏色的水果,如香蕉、奇異果、木瓜或葡萄。

多數人吃肉粽習慣搭配醬料,蔡一賢建議,可透過將包料提前滷過,在製作過程中增加風味,取代添加醬料,如甜辣醬等,若民眾還是想沾醬,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肝腎臟病等需控制鹽分攝取的族群,一定要盡可能少加。

現代社會工作忙碌,已經不像過去傳統家家戶戶親自包肉粽,民眾想吃粽子體驗過節氛圍,多數會選擇購買店家業者包好的肉粽,食藥署今天宣布啟動「112年端午複合式專案」,加強稽查以實體通路或網路行銷粽子製造業者及端午應景食品販賣業者,抽驗各類端午節應景食品。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魏文進說明,根據去年端午節專案結果顯示,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準則常見缺失,包含從業人員未健康體檢、機具環境未保持清潔、食品沒有離地放置等,在稽查的186件中有4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約2.2%,食材及成品抽驗222件,其中1件不合格為鹼粽添加硼砂。(編輯:張雅淨)112042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