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4日電)中研院研究員沈聖峰表示,團隊費時10年,完成全球首度經研究實證、說明森林砍伐導致日溫差加劇,如何影響物種競爭的機制,建議要優先保護砍伐後會大幅增加日溫差的森林。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研究團隊舉辦線上記者會,分享團隊今天在「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系列」期刊發表其最新研究「森林砍伐山區的溫度變化較高 影響夜行動物的競爭優勢」。
沈聖峰指出,他長期看到中橫山區清境農場開發越趨嚴重,因而開啟相關系列研究,希望揭露開發對生物產生影響的背後機制,此研究與哥倫比亞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合作進行,為全球首次有研究提供實證,解釋森林砍伐導致的日溫差加劇,會影響物種競爭的機制;建議要優先保護砍伐後會大幅增加日溫差的森林。
他說明,2013年迄今才累積足夠證據了解森林開發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並在今年的這篇研究才找到明確的因果關係,研究地點在中橫山區同海拔的森林及已砍伐的開闊地,包含開發嚴重的清境地區。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詹仕凡指出,研究對象是森林裡常見的夜行性昆蟲埋葬蟲,其最適生存環境為攝氏16度,牠會去除小型脊椎動物的毛髮、掩埋並製作屍球用來育幼,是生態系中的重要分解者,有助於土壤底層的養分循環;最大競爭者為日間活動的麗蠅。
他進一步指出,研究在中午放置小型脊椎動物(大白鼠)屍體,發現在開闊地,白天高溫有利麗蠅比埋葬蟲搶先在屍體上產卵、孵化幼蟲並取食屍體,使得埋葬蟲使用屍體機率變低;而在高海拔,開墾地的日溫差會因為開墾明顯上升,而日溫差較高(大於8度),會影響埋葬蟲的埋葬成功率。
他表示,研究進一步在屍體蓋上紗網隔離麗蠅,排除麗蠅的競爭壓力,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日溫差對埋葬蟲的影響性不見了,所以是日溫差大會增強麗蠅的競爭能力,進而減弱埋葬蟲的生存能力。
他強調,此研究有個非常重要的保育啟示,即保護森林要優先保育砍伐後會大幅增加日溫差的森林區域;以台灣中橫山區為例,在高海拔地區,森林砍伐後日溫差會明顯增加,這個地方要優先保護。
另外,研究團隊也利用全球微氣候模型推估,結果顯示,在熱帶區域森林砍伐後日溫差增加幅度會大於溫帶,應注意、予以保護。還有在熱帶的低海拔山區砍伐森林,會造成比較明顯日溫差增加;在溫帶反而在比較高山的地方,日溫差增加的幅度會比較大。(編輯:李亨山)112052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