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歲才買成年後首份保險 學者:商保難顧長照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8日電)長照保險是否走向社會保險是熱議話題,有學者分析,台灣民眾成年後自己買下首份保險,平均年齡已近50歲,依照經驗通常買到第4至5份才是長照險,顯示商業保險難顧長照。

台灣長照政策服務對象、規模不斷成長,民國106年起實施的長照2.0,至今全國82萬長照需求人口,長照涵蓋率已逾7成,尋找長照穩定、永續財源議題備受關注,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天下午舉行「長照保險,台灣行不行」線上論壇。

淡江大學會計系教授、台灣健康經濟學會副秘書長韓幸紋今天在論壇提出商業保險難顧長照觀點,她引用推估數據,扣除孩童時期,家長幫忙買的保單,民國100年後為25歲以上台灣民眾,購買首份商業保險的人數約86萬2240人,進一步分析買下成年後第一份保險的平均年紀,竟然已達49.7歲。

韓幸紋說,台灣民眾幾乎都是年紀大了,才會買保單,甚至首份保費也僅約新台幣1萬多元,只是買基本額度,以她自身經驗,首份保單也不可能會是長照險,多數人都是買了4至5份才是保長照險,民眾單純僅依賴商業保險,根本無法全盤保障長照。

韓幸紋進一步提到,風險太高者還可能面臨被商保拒保困境。未來若長照保險走向社會保險觀念,可與健保概念相似,由政府高度介入,有強制性,符合規定者一律納保,保費由雇主、被保險人、政府共同分擔,給予基本長照需求,至於更高水平的照顧,就需要自行購買商務保險。

對於外界關注的未來若開辦長照保險,收費方式是否比照健保,韓幸紋認為,收費方式應與健保有所差異,甚至建議或許不能一刀切,嚴格說應該採取現行的賦稅制加上社會保險制的混合制,因為以國際及台灣經驗,採社會保險制國家的政府投入金額日益增加。

台灣現行長照財務來自於賦稅制,韓幸紋表示,據統計,台灣長照需求時間約7.3年,近5年收支趨勢分析,長照經費逐年衝高,今年預算數近650億元,未來長照基金恐怕出現赤字,若持續執行稅收制,勢必需要面對加稅或加費討論。

隨著德國1994年開辦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日本、韓國也分別在2000年及2008年推動,台灣走向長照保險制討論不斷,但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不論未來走保險制或財稅制,錢都是來自民眾,如果政府無法落實「新三不長照」,不離職照顧、不必然自己照顧、家庭不失和,所有的功都是虛功。(編輯:張雅淨)112052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