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消暑養生祕訣 吃開胃蔬果、適度曬太陽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6日電)今天是24節氣的芒種,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林諭臨表示,天氣越來越悶熱,喝冰水卻容易感覺越喝越渴,可選擇吃開胃的蔬果消暑清涼,也應適度曬太陽來養護身體。

花蓮慈濟醫院發布訊息表示,夏天的「暑熱」就是中醫講的「濕熱」,通常要依靠著五臟六腑中的「脾胃」來調解。然而中醫的理念不是很支持「冰的」或「生冷飲食」,而悶熱的夏季該怎麼消暑讓許多人傷腦筋。

林諭臨表示,脾胃可以代謝多餘的水分及熱量,調節人身體的溼熱,如果脾胃比較虛弱的人,可能會在夏季產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加上氣溫上升、濕氣增加,熱量不容易隨著汗水排出,流汗也常常停在體表上不易蒸發,造成煩燥、疲倦症狀,還容易引起溼疹,這時候曬曬太陽養護人體的陽氣就很重要。

但是曬太陽時機點也很重要,林諭臨建議,曬太陽運動的時間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就是還看得見太陽,但又不會有日正當中的過度曝曬,曬點陽光適度運動,可以吸收陽氣養護身體。

林諭臨表示,如果長期使用冰品或冷飲,會壓制身體自我調節熱量的能力,導致熱量不容易自然排出體外,就會讓許多人感覺冰水會越喝越熱、越喝越渴;即使冰水不含熱量,但是太冷的飲食,會傷害到脾胃功能,影響身體調節與代謝的能力,容易引起體內濕氣堆積、水腫。

夏季消暑清涼的飲食,林諭臨建議可以選擇比較開胃的蔬果,例如扁蒲,也就是俗稱的蒲仔,性味比較甘寒,有消暑利水的效果,是消水腫很好的選擇。還有可以清熱利水的小黃瓜,不論是食用還是外敷,都是很適合夏天的選擇。

至於水果方面,富含鳳梨酵素的鳳梨,可以幫助養護脾胃,固護人體的元氣,如果遇到鳳梨「咬舌頭」的狀況,可以在鳳梨上灑一點鹽巴或者食用前泡鹽水。(編輯:謝雅竹)11206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