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7日專電)廢棄魚網浮筒做成典雅燈飾,舊衣與多餘線材化為五彩拼布與吊飾。紐約「我們的家」展覽今天開幕,呈現台灣工藝家巧思,也展現台灣在乎自然生態平衡的綠色工藝思維。
繼5月在華府展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我們的家:台灣綠工藝關係美學」為主題的展覽6月移師紐約,即日起在駐紐約辦事處一、二樓空間展出3週,呈現40多位工藝家運用海洋廢料、苧麻、廢棄陶瓷、回收棉線等材料打造的精緻工藝品。
開幕活動上,台灣工藝家吳寬亮展示海洋廢料彩繪作品,洪碧穗呈現讓舊衣重獲新生的拼布,何秀玲則秀出用構樹皮做成的純天然護照套,與會的紐約藝文、政經及僑界數十名嘉賓驚豔不已。
吳寬亮運用漂到海岸的廢棄浮筒、浮標,做成鑰匙圈、吊飾及可供老少作畫的存錢筒。他過去在台北製作彩色玻璃,移居台東3年多來運用獨到色感與光影美學,製作從廢棄浮筒搖身一變而成的「群舞」等立燈作品,展現環保、回收、再生理念。
他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把垃圾變成黃金,就是綠色工藝的價值。別說垃圾就是垃圾,因為很多垃圾可以再利用,用點心就能有好的創作。」
洪碧穗製作拼布30年,其中一樣作品以舊衣縮縫而成的Yoyo(指溜溜球)排列成台灣造型,期待大家珍惜衣服之餘看見五彩繽紛的台灣。端午節即將到來,她特地製作材料源於舊衣的台灣造型香包,發揮讓衣服重獲新生的技藝。
何秀玲除展示名為「好柿隨行」的護照套,此行也將在紐約工作坊傳授有如植物的「生生不息」吊飾製作、以竹子與編織繩結而成「織竹有魚」框織作品,材料都是織布剩餘的線材。她笑稱,材料必須運用到極致,「榨乾就對了」。
駐紐約辦事處長李光章致詞時說,對參展藝術家而言,「我們的家」指的是台灣,但還有另一層意義,亦即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希望透過展覽讓美國等多國人士了解台灣多元活潑的工藝文化,提升各界對環保與永續的關注。
展覽主辦單位台灣工藝中心主任張仁吉透過預錄影片表示,台灣是地球村一員,面對氣候變遷的地球家園、後疫情時代情感疏離的社區家園、快速生活節奏中如何安頓的心靈家園。展覽因而從人和自然、人和社區、人和內在的關係分成3個區塊。
「地球家園」展品以環境廢棄物與大自然產物為材料,展現台灣工藝思考與自然生態平衡的綠色工藝思維。「社區家園」展品來自工藝家與社區長者共同創作,展現台灣工藝從創作走進社區與社會服務。「心靈家園」展區則設置象徵團圓的圓桌和擺放祭品的看桌,探討人的自我心靈對話。
未來3週,吳寬亮、洪碧穗及何秀玲將走入大紐約地區社區與校園,呈現編織、拼布及海洋廢料彩繪等多元工藝作品,並帶領民眾試做,讓紐約客深入認識、體會台灣講究環保的工藝美學。(編輯:馮昭)112060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