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溫室氣體濃度飆升 嘉義鹿林山測站監測佐證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嘉義縣3日電)在2050淨零碳排目標下,需要長期背景監測做比較,嘉義縣的鹿林山監測站自2006年開始累積10餘年資料,就長期監測及國際合作資訊顯示,亞洲溫室氣體的濃度呈加速成長的趨勢。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邀請媒體參訪環保署鹿林山背景監測站。鹿林山測站座落於嘉義與南投交界、玉山國家公園內,位於海拔2862公尺的自由對流層中,長期監測溫室氣體、輻射通量、大氣汞、氣膠等空氣污染物。

鹿林山測站的催生者之一、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能暉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鹿林山監測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氣候及地理上的必須性,更與國際機構長期合作。

林能暉說明,台灣在地理位置上是處於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交界;由於高空中會有空氣跨境傳輸,因此空污可能會自美洲、歐洲到亞洲一路傳遞,鹿林山測站就是監測空污自大陸出海後的第一手資料。

另外,林能暉表示,台灣在不同季節會受到東北季風、西南季風的影響;可能在3月左右,南亞、中南半島一帶會有火耕,秋冬季又有東北季風帶來北方沙塵等,台灣在氣候上正好能夠同時監測到這兩種長程的空氣污染。

林能暉解釋,鹿林山測站與一般平地監測站不同,屬於背景監測站,著重的是長期的監測、趨勢觀察,監測要求較一般平地測站更嚴格;鹿林山測站標準更接軌監測全球空氣背景值的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地球系統研究室(ESRL)所屬的夏威夷毛納羅亞(Mauna Loa)觀測站。

在全球追求2050淨零的目標下,林能暉說,鹿林山自2006年開始,至今已經累積10餘年的監測資料,溫室氣體的趨勢都有記錄,可以提供給全球做為是否有朝淨零目標邁進的參考;就目前的長期資料顯示,亞洲溫室氣體的濃度是呈現加速成長的趨勢。

環保署表示,在國際碳循環溫室氣體監測網可看見鹿林山測站數據被引用,且發表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約有60篇,包括環境科學與技術(ES&T)、整體環境科學(STOTEN)、大氣化學和物理(ACP)等知名期刊共10篇。

環保署說,這不僅顯示台灣背景監測國際地位及重要性,也成為相關科學研究的重要國際平台;今年鹿林山測站有望成為東南亞監測儀器的校正站點。(編輯:陳清芳)112070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