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5日電)學者表示,經長期監測資料發現,台灣PM2.5的成因,除了東北季風挾境外污染物外,中南半島、印尼的火耕也會有影響;台灣屬於海島地形,沿海鹽沫也是重要的PM2.5成分之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訂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為台灣空氣品質不佳的季節。影響成因很多,一來是由於冬季大氣混合層偏低,不易將污染物向垂直方向擴散;二來是東北季風挾境外污染物影響。
根據環保署資料,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值已自104年的20.9微克/立方公尺降至去年10.8微克/立方公尺。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能暉告訴中央社記者,最新研究發現,每年10月在印尼的空污也會由南往北影響台灣;另外,根據長期的監測,中南半島每年春季的空污也可能會傳到台灣來。
林能暉解釋,其實中南半島、印尼現在仍有火耕的傳統,配合著大氣環流、西南季風,確實會造成台灣PM2.5短時間內飆高。
林能暉說明,以中南半島為例,3月火耕後的空污會從高空(約3公里)傳向台灣,同時東北季風也會由低空(約1公里)經過,當東北季風較強(風速較快)時,會發生將高空的空污「往下拉」的情況;恆春監測站每年3、4月,會有7至10天空污無預警突然高升的情況,時間短約2、3小時,長一點可能維持2天,等強風一過就結束,就是這個原因。
林能暉提到,PM2.5年平均值國家標準是15微克/立方公尺,但若是將空氣中海鹽的成分扣掉,其實台灣PM2.5僅約10微克/立方公尺左右;這是海島地形的特徵之一,海風會將沿岸的鹽沫吹向內陸,再加上西半部工廠大多都在沿岸平原,兩相結合「讓台灣的PM2.5有點鹹」。
至於鹽沫能飛多遠,林能暉說,在海陸風輻合的情況下,平均可以從岸邊吹向內陸30公里,最遠甚至50公里,也曾發現西海岸的鹽沫到了南投還能監測到。
除此之外,林能暉補充,經檢測PM2.5裡的化學成分,20年前,硫酸鹽的比值較硝酸鹽高,現在則已經相反,硝酸鹽的比值反而是硫酸鹽的0.5至2倍左右。
林能暉說明,硫酸鹽的主要來源是火力發電廠、燃煤、柴油車,硝酸鹽則是汽機車、大型工廠使用的高溫鍋爐等;透過檢測,可以發現PM2.5的成因已經在轉變。
林能暉提到,其實現在台灣的雨水已經不是酸雨,若是比對夏季午後雷陣雨及冬季降雨的酸鹼度(本地降雨及北方雲系移入),雖然冬雨大多時間也未達酸雨標準,但仍較夏季偏酸,就可以推估「偏酸」的原因就是受到境外污染所致。(編輯:管中維)11207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