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1日電)台灣從2020年2期起迄今停灌頻繁,卻傳停灌補償可能由地主收取、而非實耕者獲得的問題存在。農委會今天表示,若地主也提申請,只會發給實耕農;難在私下對分難處理,需要時間研議對策。
近年台灣颱風減少,乾旱問題顯現,停灌頻繁。然而為了給實耕農確保收入的停灌補償金,卻在實務上變調。有媒體報導指出,坊間有實耕農告知「一半一半已經是默契」,口頭契約的實耕者若開口要停灌補償金,更會有面臨租不到田的風險。
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副署長陳衍源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指出,如果是實耕農之外,而地主也提出停灌補償金的申請,將開會審查誰才是真正的實耕者,補償金只會匯給實耕者。
他說,坊間確實會有少數地主認為實耕者沒有種水稻就有錢領,會想分一些;不過地主的收入來自租金,實耕者停灌將沒有收入,所以補償金是給實耕者的,坊間會有這類狀況的應是少數。
陳衍源進一步說,實務上處理困難是因為這是私下對分,而且有效處理必須避免實耕者若提出申訴,可能會面臨後續租不到田的問題發生,因此需要時間研議可行的處理機制。
近年台灣颱風減少,乾旱問題顯現,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指出,台灣從2020年下半年桃竹苗2期灌區停灌1.9萬公頃起;接著,2021年宣布嘉南及竹苗中1期停灌4.7萬公頃、桃園灌區停灌2.7萬公頃,共7.4萬公頃停灌,約占全台31萬公頃灌區24%。
然後今年嘉南灌區1、2期都停灌,是近年缺水以來首次。農水署指出,今年嘉南灌區1期停灌5、6組;2期是豐水期,灌區有種水稻的面積較大,共6組,1、2組已供水,這次停灌3到6組。(編輯:李亨山)11207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