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熱傷害 王必勝:4族群參加室外活動量力而為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6日電)天氣炎熱,台灣好像燒番薯,根據統計,去年7月整個月總計775人次熱傷害,今年7月截至13日已有406人次。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提醒,4族群參加室外活動量力而為。

王必勝在臉書發文分享,昨天傍晚外出覓食,太陽下走幾步就滿身大汗,「真是酷暑」,氣象預報今天仍是晴朗高溫的天氣,提醒將參加長時間室外活動的民眾要慎防熱傷害。

王必勝提醒,長者、兒童、孕婦、慢性病病人等4大族群要考量自身安全,參加炎夏室外活動量力而為。

王必勝提到防熱傷害3大重點「防曬、補水、警覺」,各種防曬措施相信大家都知道,特別要注意即使沒有太陽直曬,持續在高溫環境也會使體溫上升。

王必勝表示,補充水分要適當搭配含電解質飲料。另外,民眾要注意每個人對熱的耐受性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人,當天身體狀況也不一樣,因此要保持警覺心,感到不適就要考慮停止活動並尋求協助。

當民眾自身或旁人不慎熱傷害,以「降溫、補水、送醫」作為處理準則,王必勝說明,熱傷害發生時,利用現場可行的方式幫患者降溫,補充水分同樣要適當補充電解質。他還提到,熱中暑、熱衰竭是非常嚴重、緊急的急症,症狀惡化或持續未能緩解就要立即送醫。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儘量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2時的時段外出;另外,民眾千萬不要以為待在室內就不怕熱傷害,若持續處於不通風又高溫的居家環境,尤其是住在頂樓,加上若捨不得吹冷氣,更容易發生熱傷害。

在室內不忘勤補水分,盡量穿著寬鬆、涼爽的淺色衣服,適時開冷氣涼一下。國健署建議,冷氣溫度設定在攝氏26至27度,可搭配電風扇達到室內降溫效果。即使在不開冷氣的情況下,也應該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悶熱的環境。(編輯:管中維)112071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