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基會推估半數成人脂肪肝 建議30歲起定期檢查

肝基會推估半數成人脂肪肝  建議30歲起定期檢查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3日電)脂肪肝恐成台灣新國病,肝基會今天在全台舉行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檢驗4664人,其中患有脂肪肝比率為53.7%,推估全台半數成人可能有脂肪肝,建議民眾30歲起應定期檢查。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自2021年起推動「全民腹超十年計畫」,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分享今年「全島一肝」 成果發表,全台含外島金門、馬祖共24家醫療院所同步免費腹部超音波,從上午8時30分至11時30分,歷經3個小時,完成4663人檢查,比預期的4500人更多。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分析,這次共篩檢 4663人,檢查有異常者達3795人,占整體的81.4%。發現121人疑似肝癌,其中10人高度懷疑肝癌,111人是性質不明肝腫瘤,需轉介醫院檢查確認結果。

楊培銘說,這些疑似肝癌個案都是無症狀者,單純仰賴抽血檢查是無法被發現,凸顯腹部超音波檢查對於早期發現肝癌重要性。與過去2年82至84名疑似肝癌人數相比,確實稍微變多,但整體比率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超音波檢查高達2505名受檢民眾有脂肪肝,占總體53.7%。楊培銘說,由此推估半數台灣成年人有輕重不一脂肪肝問題,初步分析各地回傳資料,不同地區脂肪肝問題有輕重的差別,其中金門比率最低,約為3成左右。

脂肪肝數據較高的縣市,如雲林縣等,比率高達7成以上。楊培銘說,各地區數據不同,可能與非隨機抽樣,屬於民眾自主參與檢查有關,未來將進一步分析相關數據,以利未來肝病防治,民眾千萬不可輕忽脂肪肝造成的健康危害,長期脂肪肝炎仍可能造成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提高肝癌發生率。

「脂肪肝」又被稱作富貴病,楊培銘說,多數脂肪肝是非酒精性因素,包含營養過量、肥胖造成,僅10%身材瘦的人屬於遺傳性脂肪肝,「少吃多動」是預防脂肪肝最有效方法,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多數人難以落實,呼籲30歲以上民眾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掌握身體狀況。

另外,今天超音波篩檢出1064人為良性肝腫瘤,分別是血管瘤181人、肝囊腫883人,還有5名肝硬化,有378人為肝實質病變,脾臟腫大者有44人,膽息肉有551人,其他腹部腫瘤(胰、脾、腎臟等)有133人,肝內鈣化點、膽結石、胰/脾/腎囊腫與腎結石等其他問題有1677 人。(編輯:陳清芳)112072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