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9日電)清大前校長賀陳弘今天在一場論壇中表示,政府如果做不到提升經費,就應允許使用者投資自己,呼籲鬆綁學費。台大校長陳文章也提到,北京清大經費已9倍於台大,台灣高教資源與其他國家有不小差距。
台灣大學校友基金會今天舉辦2023高等教育改革論壇,主題為「台灣有世界一流大學嗎?政府到底做了什麼?」許多與會者都提到,近年國際高教競爭激烈,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等都大力投資高教,台灣資源相對不足。
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提到,台大年度經費約新台幣200億元,日本東京大學有約695億元;美國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更是高達2756億元。
中國大陸近年大力挹注高教,陳文章提到,北京清華大學1年經費超過新台幣1800億元(人民幣400億元),已經是台大的9倍之多,光是校務基金盈餘,都是台大年度總預算的2、3倍,資源明顯豐富許多。
不過陳文章也反思:「是不是只要有錢,就能做到一流大學。」他認為窮,也有可以努力的地方,須鼓勵師生投入世界性重要議題、跨領域研究、跨國研究、長期耕耘特色研究的團隊,才會在世界上獲得重視。
陳文章在演講中也提到,須加強爭取世界一流的學生來台大就讀。他提到,以前台大可以收到馬來西亞前10名的學生,但後來有一陣子,中國、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大學,都不斷開出優渥獎學金,有一陣子他發現,馬來西亞最頂尖的學生都不來申請台大了。
好在近年台灣幾所大學和僑委會合作,搭配獎學金加強招生,陳文章說,今年度在馬來西亞大概招了約20名前5%的學生,未來在印尼等地,也會採取和多所大學一起合作的方式,搭配政府措施,爭取優秀學子來台。
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形容台灣現狀是「在急診中的大學」,人人都可以摸出許多病徵,但解方則莫衷一是。重要的病徵包括退場,保守估計可能會有50所大學退場,產學間鴻溝大,大學自治不足難做重大決策,以及未來性不足難應對AI(人工智慧)發展等等。
賀陳弘提出的可能解方,包括善用高教能量、倍增外籍生,從目前的9%倍增到20%左右,相當於增加10萬名學生,未來若能有1萬人畢業在台就業,10年就可貢獻約1000億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即便不在台灣,也可輸出國家的影響力。
賀陳弘也呼籲,應增加對學生的投資,目前國內重要大學平均每名學生每年獲得的經費,約在20到50萬元之間,「只是美國社區大學的水準。」相比之下韓國為70到80萬元;日本是100萬元;美國則是300到500萬元。
賀陳弘說,政府如果做不到提升經費,就應允許使用者投資自己,不要再讓不合理的低學費,讓高教不斷失血。
賀陳弘說,台灣高教雖然「血汗」,但也為半導體產業培育30萬名工程師。他引述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護國神山」台積電到美國設廠,遇到很多困難,原因就是「神仙在台灣」,台灣的高等教育培育出大量人才,貢獻應受到肯定。(編輯:陳政偉)11207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