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4日電)花蓮豐濱鄉公所委託東海大學林良恭博士帶領的團隊,執行月洞洞穴內蝙蝠調查研究,首次確認為台灣地區台灣葉鼻蝠數量最多的天然度冬洞穴,冬季聚集高峰可達近2000隻。
夏季數量較少,月洞洞穴內約300隻至500隻。鄉公所了解此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將以蝙蝠保育為優先,並規劃一系列的永續旅遊方式,創造生態保育、環境教育、觀光發展多贏的經營模式,並配合此次研究,建議整理洞穴外防落石設施及提供友善廁所服務,預計9月1日起休園至12月。
豐濱鄉公所今天發布訊息表示,研究團隊由2022年10月起,歷經每月調查,確認月洞內數量最多的蝙蝠物種為台灣葉鼻蝠,此為台灣特有亞種,為台灣最大型的食蟲蝙蝠。
經過研究執行月洞洞穴內及洞穴外鄰近環境蝙蝠調查研究,共記錄4科12種,包括1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台灣無尾葉鼻蝠、及長翼蝠科東亞摺翅蝠、台灣葉鼻蝠,蝙蝠科堀川氏棕蝠、東亞家蝠、台灣管鼻蝠、赤黑鼠耳蝠、華南水鼠耳蝠、絨山蝠、蹄鼻蝠科台灣小蹄鼻蝠、台灣大蹄鼻蝠,以及1種尚無法判定物種的鼠耳蝠屬。
其中台灣管鼻蝠、台灣小蹄鼻蝠、台灣大蹄鼻蝠為台灣特有種,台灣無尾葉鼻蝠、台灣葉鼻蝠、堀川氏棕蝠為特有亞種。
台灣葉鼻蝠鼻部特化為葉狀,年輕個體的毛色會比較深,年長個體毛髮則較棕色;雄性個體在額頭有著一個前額囊開口,好似第3顆眼睛。停棲於洞穴時具有個體距離,不會緊密依靠。有時候會遷徙,以滿足生理需求,譬如有些洞穴做為冬眠洞穴,有些洞穴做為生殖育幼,有些洞穴為雄性個體棲息。
在繁殖洞穴可發現處於育幼初期、沒有毛髮的小蝙蝠,在母蝙蝠外飛覓食偶會讓媽媽一起帶離飛行;育幼中後期母蝠會頻繁回到洞穴哺乳。根據研究推斷,月洞應屬於台灣葉鼻蝠日棲所及冬眠洞穴,孕育洞穴的位置目前為謎團中,推測可能位於遊憩區背面的原始林中。
鄉長邱福順表示,月洞遊憩區範圍雖然不大,但具有天然泉水岩洞及植被樹木覆蓋良好的棲息地,所記錄物種約占台灣已知物種數的1/3,可說是相當難得。(編輯:李亨山)11208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