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7日電)高教工會今天表示,高教經費患寡又患不均,但各總統參選人提出的政見主張,有的像選舉考量的紅利,有的「請鬼拿藥單」,有的邏輯錯亂或話術漂亮,對高教困境瞭解都有限。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今天舉行「出路與配套:台灣高教唯一轉機-邁向公共化」記者會,闡述推動公共化目標與主張,並針對各總統參選人的高教發言與政見主張提出批判。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指出,高教經費長期患寡又患不均,2019年公部門投入高教的經費僅佔GDP(國內生產毛額)的0.5%,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中敬陪末座,政府先前提高對私校學生的學費補助,方向是正確的,但應該要常態化且持續擴張。
林柏儀提到,私校過去常因治理、監管、採購、人事等爭議頻傳而被詬病,例如有些私校董事會家傳三代,政府應該好好監管私校,防堵董事家族化與濫權。
比較各總統參選人陣營提出的高教政見與主張,高教工會研究員陳柏謙分析,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拋出學雜費補助,方向是正確,但可能淪為選前考量的政策紅利煙火;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先批評學費補助,但隨後又加碼,邏輯錯亂,顯見對高教基本問題理解都缺乏。
陳柏謙表示,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雖承認台灣高教支出占GDP比重過低,解方卻是調漲學費,惡化公私校學生不平等待遇,就像「請鬼拿藥單」;有意參選總統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稱將逐步提升高教經費至GDP的1%,但是否由政府增加公共資源投入則語焉不詳,只是話術漂亮;從這四人目前提出的主張來看,對高教的困境瞭解極為有限或空白。
高教工會理事長周平表示,台灣高教現場出現公私立大學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不只違反公平正義,更衍生階級不平等,私校則缺乏公共監理,唯有透過提高國家對高教公共資源的投入,同時強化對私校的各項監管,才能逐步落實 「高教公共化」的最終目標。(編輯:李亨山)1121017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