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自然 SILIC系統可辨識184種台灣動物聲音

聽見自然  SILIC系統可辨識184種台灣動物聲音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8日電)具AI聲景訓練及生物學專業的生多所副研究員吳世鴻投注3年,開發出SILIC系統,可以60倍速精準辨識184種台灣野生動物聲音,1小時錄音1分鐘判讀物種,並全球獨家顯示出現次數。

人為調查記錄生態耗時費力,裝攝相機自動拍攝雖可24小時運作,但只有動物經過、夠大才能記錄。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今天召開「聽見自然:SILIC系統打開生物多樣性智慧辨識的聲音世界」記者會,宣布開發完成生態調查新利器。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長楊嘉棟表示,由吳世鴻開發的「聲景」辨識系統已可辨識184種台灣野生動物的聲音,並免費提供使用,可快速判讀,對生態調查來說是神奇的工具。

吳世鴻說,他從2019年開始構思,2020年起開發模式並累積動物聲音資料,因為他懂AI訓練及生物學,所以可以提供「精準參數」訓練AI,對照通常訓練AI辨別1種聲音需要數千到上萬筆聲音,他的系統只要100筆,所以3年開發完成,精準度達95%。

關於可辨識184種台灣野生動物,吳世鴻說,包含爬蟲類1種、哺乳類10種、青蛙32種及鳥類141種;而且判讀速度為60倍速,1小時錄音1分鐘完成判讀,可取代大量人力,隨著AI發展,未來可望加速到百倍、千倍速度。

系統開放使用,吳世鴻說明,只要上網https://silic.tbn.org.tw/,將所錄下的野外生物聲音上傳,時間長度盡量在5分鐘以內,以免運轉速度變慢,SILIC系統會以頻譜呈現判讀結果,不僅可以讀出是什麼生物、在哪一段時間發出聲音,並會顯示出現的次數,後者僅SILIC有此功能。

舉例來說,他說,目前德國學者在美國開發的Merlin系統,可辨識近千種歐美生物(9成是鳥類及少數青蛙、哺乳類),但只能判讀物種,無法顯示出現次數。

吳世鴻補充,生多所從2020年起,陸續在全台架設超過50台錄音機,收取近16萬小時錄音資料,已經成功提取超過1400萬筆鳥類聲音,填補生態調查資料的不足,並著手開發蝙蝠超音波辨識技術。

楊嘉棟說,SILIC是泰雅族對繡眼畫眉的稱呼,泰雅族等台灣原住民族認為SILIC是聰明的靈鳥,常以牠的叫聲、行為判斷行事的吉凶,也就是鳥占,生多所期望用SILIC系統解讀大自然的訊息,引導人類採取正確的行動,讓生態永續美好。(編輯:李亨山)11210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