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7日電)農業部掌握全台酪梨栽種面積創新高、達1919公頃。農糧署今天表示,將研議催熟技術,有助量化採收,並開發削皮、切塊後冷凍處理以延長食用期,拓展商機。
民眾飲食西化,熟悉酪梨飲食方式,通路架上不再只看到進口酪梨,國產酪梨反成主力。據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掌握,民國111年全台栽培面積已達1812公頃,創歷史新高;尤其近年轉作的酪梨,在3至4年內陸續進入市場銷售,如何引導產銷穩定,為當前亟需面對的課題。
農業部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今年栽種面積已達1919公頃,創新高;轉作來源包含原本栽種檳榔、鳳梨釋迦或木瓜的農民,這些農民選擇改種酪梨,跟過去民眾只知可做成酪梨牛奶飲用,現在已知可入菜、多元化食用,市場商機崛起有關。
姚志旺也說,國產酪梨品種多元,全年都有產出,但仍集中在夏天產出,而晚生種的黑金在9及10月、秋月在10月,已進入採收末期。
隨著栽種面積擴增,為健全產業發展,他強調,農糧署正在推動研發催熟技術,讓酪梨可以一次性量化採收處理,並請協助開發鳳梨釋迦冷凍處理成食品出口日本的業者,協助開發酪梨削皮、切塊後冷凍處理的技術,藉此延長食用期限,拓展內、外銷商機。
除了農糧署,農試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今天邀集產官舉辦「酪梨產業共好交流座談會」,針對品種混亂,研議導入合宜品種,以及延長供應期,並建立後熟、冷鏈、加工技術,以強化產銷運作。
農試所補充,酪梨原產於中美洲,在台灣又稱「幸福果」,早在100年前已引進台灣種植,但當時未受市場重視,近年來消費者越來越了解酪梨的營養價值,特別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且不含膽固醇、含糖量低,營養密度高,又被稱為「超級食物」,市場商機崛起。(編輯:李亨山)1121107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