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紫菜岌岌可危 水試所拚加工救產業

國產紫菜岌岌可危  水試所拚加工救產業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8日電)水試所今天表示,國產紫菜主產地在澎湖,但暖化不利生長,臭肚魚也來啃食,影響產量,且後繼無人,僅剩3養殖戶,為此開發減鹽紫菜醬、紫菜鮮味粉等產品,盼提振商機救產業。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發布「澎湖黑金-紫菜機能成分及產品開發」成果資訊,推出減鹽紫菜醬、紫菜鮮味調味粉、紫菜燕麥千層棒等產品,從醬菜、調味粉到點心都有,為的是運用加工技術讓產品多元化、延長保鮮期,拓展商機。

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約僱助理林慧秋告訴中央社記者,紫菜愈冷長得愈好,採收時必須下到低溫海裡去作業,養殖紫菜很辛苦;近年氣候暖化,溫度不夠低,加上這10年來臭肚魚(象魚)啃食得兇,產量因此受影響,年輕人看到辛苦、接手意願低,現在國產紫菜最大產地的澎湖,只剩3戶在養殖,岌岌可危。

林慧秋說,在民國111年只剩3戶養殖之下,產量剩2890公斤、3公噸不到,產值新台幣120萬元;研究時購買國產紫菜每台斤250到270元,雖然比野生的每台斤600元低很多,但比進口紫菜原料每台斤約100元高出1.5倍,產量又少,因此開發多元產品,並規劃下一步要與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合作推廣促進商機,讓下一代願意接手。

說到國產紫菜與進口的差異,林慧秋說,國產紫菜比較Q彈且濃郁,產地在白沙鄉講美村、湖西鄉白坑村,這次開發的加工產品頗受好評,希望到澎湖觀光的消費者支持,讓國產紫菜產業永續經營,重振黑金榮景。

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補充,紫菜為可食性紅藻,含豐富蛋白質、多醣及許多營養成分,素有澎湖黑金之稱;含有豐富粗蛋白、總膳食纖維、脂肪酸含豐富EPA及游離胺基酸(其中以丙胺酸、牛磺酸及麩胺酸含量最多),適合各年齡層補充營養,尤其適合銀髮族及素食人口補充植物性蛋白質、鈣質及膳食纖維食用。(編輯:管中維)112112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