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熱壓力模擬登國際期刊 供防範熱傷害參考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8日電)由中研院、明志科大及成功大學共同發想、合作的「熱壓力模擬」刊登於國際期刊網站;學者解釋,由於台灣尚未有完整的熱壓力指標,希望透過客觀數據供勞工防範熱傷害參考。

由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龍世俊、明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副教授許金玉及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教授吳治達團隊發想、合作的「應用地理人工智慧模型估算台灣本島綜合溫度熱指數(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WBGT)」成果,16日於國外期刊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網站刊登。

吳治達告訴中央社記者,所謂的熱壓力(Heat Stress)指標,是測量大氣環境中對人體生理造成不良健康效應環境條件的客觀量化指標,相較於個人主觀「體感溫度」概念略有不同。

吳治達說明,WBGT綜合考量了氣溫、濕度、太陽輻射、風速等因子的影響,同時也是日本及美國現行評估熱壓力的量化指標;然而目前台灣當前大部分的氣象測站並無法直接提供WBGT。

吳治達表示,透過此模式模擬準確度達9成以上;簡單來說,若環境濕度高、或氣溫本身就高,人體散熱就愈困難,也就愈容易受到熱傷害。

吳治達指出,台灣是海島型氣候,夏、秋季濕度偏高、氣溫也偏高,而人口愈密集的地區,建築、不透水鋪面比例也愈高,風流動的情況也較弱,更無法將熱帶走。

本計畫搭配中央氣象署2001至2019年的氣象數據,建立地理人工智慧模型,在50公尺乘50公尺解析度下,推估工作時間(上午8時到下午5時)以及中午時間(上午11時到下午2時)台灣本島每天WBGT的空間變化。

吳治達舉例,利用模型推估2020年7月25日當天中午台灣本島WBGT的成果,可以看到在西部都會地區的WBGT都偏高,而部分室外工作場域或沿海海岸地區亦然。

若比照美國陸軍公衛中心(U.S. Army Public Health Center)標準,吳治達進一步說明,台灣夏季本島不分東、西部主要城市都達到警示程度(Level 3以上),也代表至少每工作30分鐘即需休息30分鐘。(編輯:張雅淨)11212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