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5日電)眷村保有好幾代人的記憶,卻逐漸隨著建物拆除而消散,作家、資深公關人黎明珍表示,前人的血淚及歷史固然不能忘記,但未來的路還要繼續走,修復及保存眷村其實有特別的意義。
黎明珍與家人耗時多年修復自己出生的地方、位在高雄左營的建業新村,並完成「光的院子」一書,記錄這段重拾記憶的奇幻旅程,被文化評論人詹偉雄譽為「後大江大海世代書寫」。
新書發表會今天在台北時報本鋪舉行,由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主持,包括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總會長趙怡、建築學者李清志、文化評論人詹偉雄、公廣集團董事長胡元輝,以及黎明珍的另一半、空間設計師王子亦等人出席。
黎明珍致詞時表示,「今天我們這個世代講『大江大海』,講以前的故事,我們的上一輩的確非常辛苦,可是我們也要知道我們會重生,我們還有下一代,那些過程我們不能忘,可是未來的路還是會繼續走。」
高雄建業新村是日治時期的海軍宿舍,歷經二次大戰時的美軍轟炸,無情的砲火恰落在附近,導致房舍毀損,斷井頹垣不堪居住,隨後方由國民政府接管,修建為軍醫院,屋子幾經波折,黎明珍的父母及一大家子人終在此落地生根。
不過隨著各地眷村斷拆遷改建,黎明珍的老家也難逃命運,所幸在配合公部門相關計畫之下,她與丈夫王子亦將老家改裝重建,以敞亮的院子、潔淨的廚房、愜意的待客區為中心,留存少部分歷史痕跡的殘骸,更截取父親之名,取作「光的院子」作為紀念。
黎明珍說,這本書是為了記錄父母的愛情故事,他們從廣東到山東,從中國大陸到台灣,書裡也記錄著落腳於這棟日式建築中的日常、與其某一隅發生的故事,也從院子走出到村子看見人情味,看見那一個時代的歲月與仍可觸摸的記憶。
李清志致詞表示,為什麼要修老房子,因為房子裡儲存很多人的記憶,黎明珍不只重修自己家房子的記憶,也重修了住在眷村裡人的集體記憶。
詹偉雄致詞表示,黎明珍不但寫「大江大海」第一代安家落戶的故事,也寫第二代如何接續家族敘事、然後繼續前行的故事,「我們很難在時間流淌中把記憶留下來,但空間是可以,所有人都可以在空間裡把失去的記憶找回來,這也是這本書對『後大江大海』這一代的意義」。(編輯:陳政偉)11301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