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個燉飯米「花蓮26號」 春節前餐廳上菜

台灣首個燉飯米「花蓮26號」  春節前餐廳上菜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3日電)費時7年,以台東30號為父本、義大利Vialone nano為母本,花蓮農改場育成台灣首個燉飯米「花蓮26號」,符合台灣人喜愛的彈而不硬口感,春節前餐廳先上菜,消費者年底買得到。

農業部花蓮區農改場今天召開「為燉飯而生的在地新品種.台灣第一燉飯米水稻『花蓮26號』號」記者會。場長楊大吉說,花蓮場10年前就將研發轉型,朝向因應氣候變遷耐高溫、抗病力強及機能性強的品種及技術研發,「花蓮26號」是國內市場好不容易盼到的品種,且符合台灣人喜愛的口感。

農業部科技司長李紅曦說,商機很大,不限於國內。

楊大吉表示,相對於進口燉飯米,「花蓮26號」食物哩程低、品質好,可望在稻作轉型中嶄露頭角,且市場目標並不僅限於國內,也會往客單價高、已肯定台灣農產品質的日本及新加坡等外銷市場拓銷。

花蓮區農改場副研究員黃佳興簡報時指出,「花蓮26號」有3高1低,包含「千粒重高」,大粒耐煮;「直鏈澱粉較(禾更)稻高」,所以顆粒分明不糊爛;「心白比例高」,可大幅提高湯汁吸收;「食物哩程低」,相對於進口米輸入長達1萬5272公里,花蓮產出到台北消費地僅278公里,環保且減少暖化因素。

對老饕來說,美食變化大。黃佳興說,「花蓮26號」始於燉飯,但是不止於燉飯,還可以做義大利炸飯糰、黃金炒飯、披薩、米布丁、日式飯湯等,其中披薩皮融入「花蓮26號」米穀粉,更顯脆中帶Q。

至於消費者可以在哪裡吃得到、買得到,他說,去年2期作僅產出2、3公噸,已被餐廳訂走,規劃今年1期作採種,希望2期作可推廣栽種30公頃以上,未來零售價每公斤可能貼近進口的新台幣200元。

育成到上市都已布建,花蓮區農改場今天並簽約技轉3家業者或農會。業者聯采說,春節前台北、台中、花蓮的餐廳,例如嶼耳、帕里歐可嚐鮮。另1家業者協憶表示,台北大直頁小館、台東長濱Sinasera 24已可點餐,最近上架電商義大利廚房銷售,跟農民收購價每公斤130元,是公糧收購價的好幾倍,餐廳購入則要170元。

目前上市量有限,富里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說,年底量產收成後,消費者洽富里農會可以買得到。

燉飯用米過往只能仰賴進口,其實與產地緯度不同有關。黃佳興告訴中央社記者,民國103年起台灣進口量破100公噸、達132餘公噸,顯示需求大,而他在育成時,就是因為使用本地米種台東30號為父本,而讓「花蓮26號」具備能適應台灣氣候的基因,促成地產。(編輯:管中維)113012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