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黎桑尼台北2日電)捷運列車緩緩離站,一個微微佝僂的身影甫上車就快步穿梭在乘客中,看到一位正低頭滑手機的紅衣中年女士,這名男子立刻拿起速寫板作畫,短短幾分鐘婦人身影即躍然紙上。
這名帽下兩鬢冒出白髮的畫家其實是81歲的退休教授,他交互運用麥克筆、毛筆,以和年齡不相稱的速度翻紙、抽筆作畫模樣吸引了車上一名小女孩的好奇目光。過了一會兒,他才注意到小女孩的存在,原本的「觀眾」搖身一變成為「模特兒」。
儘管車門嗶嗶作響,綁著馬尾的小女孩仍安靜坐著,半跪的畫家則一路專心速寫,絲毫未因其他「觀眾」觀看或拍照而分神,不出幾分鐘,又完成一張人物畫作。
「叔叔剛才在畫我...畫得很漂亮」,7歲的Amber告訴中央社記者,臉上口罩似乎藏不住她的笑意。
某個週四下午,Amber一如往常跟著媽媽一起搭捷運,卻巧遇這位為她速寫的陌生爺爺-被稱為捷運畫家的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退休教授陳鈞同。
速寫完成後,這一老一少就在捷運列車上拿著這張畫開心合影。Amber說,她也喜歡畫畫,尤其愛畫恐龍。
這番童言童語不禁勾起陳鈞同的兒時回憶,隨著窗外景色倒退,他彷彿穿越時光,回到過去對藝術啟蒙的年少歲月。
●從兒時興趣到終身志向
生於1942年的陳鈞同起初和其他同齡小孩一樣,喜歡隨興畫畫,直到就讀新竹高中後,這份興趣才牢牢扎根,並綻放為持續一生的熱情。
回想高中青蔥歲月,陳鈞同說,「有一次(校外)活動,班上同學說要到哪裡採橘子什麼的,那時候我說,我不要去,我想畫畫」。他對繪畫的熱情可見一斑。
陳鈞同1964年錄取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後加入美術社,沉浸於藝術世界,這份興趣驅使他畢業後仍繼續探索各種藝術表現形式,除了油畫、水彩和雕塑,還有最重要的速寫。自台北捷運1996年開通起,他就開始在捷運上尋找「模特兒」,動筆速寫。
「我發現捷運車廂是非常理想的『畫室』」,陳鈞同說,捷運不僅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還有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因此,他花了許多時間在這不斷移動的「畫室」裡,從源源不絕的人流中尋覓畫中主角。
回顧逾60多年的作畫生涯,陳鈞同特別鍾情於畫「人」。他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每一個人不同的神韻都讓自己深深著迷,「沒有美醜的問題,而是神韻」。
而為何對速寫人物感到樂此不疲?陳鈞同表示,他喜歡與「模特兒」和「觀眾」互動,更感到自己有責任透過藝術創作來分享快樂。「我快樂,被我畫的人也快樂,其他看到我在畫畫的人同樣都會很快樂,這就是我的動力」。
●是藝術家也是老師
陳鈞同曾在台北科技大學任教42年,2年前才從該校的工業設計系退休。2006年,他因一個偶然機會開始授課速寫,到2022年正式退休為止,曾教過2400多名學習速寫的學生,一直視教學為他的社會責任。
他說,每個人內心對藝術都有強烈的熱情,只缺一個火種,「老師只是點燃這個火種的人,把那個火種丟給他就會燃燒...就變成他終生追求的東西了」。
一生致力推動藝術普及化的陳鈞同指出,曾有人告訴他,藝術是遙不可及的領域,非常神秘、深奧,但他覺得「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碰到什麼叫藝術」。
對於有孩子被父母強迫學畫,為了獲得證書或獎項來提高錄取好學校的機會,還因此被藝術壓得喘不過氣,身為一位爸爸、爺爺的陳鈞同直言,家長這樣的行為「是有問題的」,不少孩童的畫作一看就知道是老師加筆,或老師要求學生臨摹。
他期盼,父母可以讓孩子自然發展藝術興趣,因為藝術能提高創造力且具有療癒效果,對小孩整體學習體驗大有裨益。
●畫筆下的計畫
為了傳遞藝術本質、推廣美學,陳鈞同希望透過提高大眾對藝術的敏感度,並鼓勵更多人投入時間和資源欣賞不同形式的藝術,成為他心中的「藝術人口」。「藝術人口」的增加除了有助社會更加穩定、宜居,還可增強國家軟實力。
陳鈞同並非空口說白話,他時常在臉書專頁「陳鈞同美術館」分享作品及對藝術的想法,還會搭捷運為車上乘客留下人物速寫畫,為的就是希望啟發更多孩子。
走到哪都帶著速寫板和畫具的陳鈞同笑說,自己以往不時會開車出門,但「我發現捷運車廂是非常理想的『畫室』後...車子就不開了」。(編輯:石秀娟、侯姿瑩)11303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