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24日電)花蓮民眾在市區拾獲1隻台灣狐蝠幼崽,林保署花蓮分署獲報立即啟動救援程序;過去無相關經驗,此次是國內第1次案例,對於台灣狐蝠保育深具意義,助未來規劃完善照養流程。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表示,21日上午接獲志工鍾秀綢通報,有民眾在花蓮市區拾獲1隻台灣狐蝠幼崽,因其為數量稀少之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因此立即啟動救援程序,送「瀕危野生動物救傷室」暫置,由專業獸醫師照養。
由於此為台灣首例救援僅2週大的狐蝠寶寶,國內沒有相關照養經驗,因此廣泛徵詢國內及日本狐蝠專家,建立照養流程,並嘗試將幼蝠放回原拾獲處,希望母蝠接回。
但經兩晚嘗試未果,經評估後,花蓮分署於23日將幼蝠交予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照養,由獸醫師依其成長狀態,並評估成體後是否適合野放。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台灣狐蝠屬於台灣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且在本島僅在大花蓮地區確認有繁殖個體,非常不容易;拾獲幼蝠的民眾為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志工夥伴,20日晚間發現狐蝠幼體後,因現場遊蕩犬貓數量眾多,為避免幼蝠遭受攻擊,並未將其留置原處,於翌日早晨交由監測志工隊長鍾秀綢(現任花蓮分署國家森林志工隊長),隨即通報緊急處置,這也說明花蓮民眾深知台灣狐蝠保育重要性。
林保署花蓮分署說明,這次為國內首次拾獲台灣狐蝠幼體,是1隻小公蝠,推測約2週大,尚未離乳,因過去並無相關照養經驗,在母蝠接回前,為維持幼蝠體力,向國立台北大學教授陳湘繁、野灣獸醫江宜倫、社團法人台灣蝙蝠學會理事長陳宏彰、理事林祖濬、林清隆博士,以及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主秘鄭錫奇等專家諮詢蝙蝠幼體照養方式,專家群也向日本專家請益狐蝠照養經驗及收集文獻資料,因而建立起幼蝠照養流程,並由花蓮分署先行照養,同時監測其體重、健康狀況等。
在經過獸醫師判斷幼體健康狀況、拾獲點周遭環境、母蝠返回尋找個體可能性之後,花蓮分署決定執行幼蝠回歸母蝠計畫,將幼蝠放回原拾獲處,希望母蝠來接回。
嘗試執行2日,於現地周遭皆發現不同的台灣狐蝠成蝠個體,且不斷於幼蝠周邊繞飛,但始終未接觸幼蝠;考量幼蝠體力、健康狀況及母蝠並未出現,為讓幼蝠得到妥善照顧,花蓮分署於23日送至野灣動物醫院,由專業團隊接手照養工作,並進行更為精密形質測量與體能評估。
林保署花蓮分署表示,分署及志工夥伴共出動27人次進行照養與野放工作,此次是國內第1次案例,對於台灣狐蝠保育意義非凡,藉由此次經歷建立妥善照養流程,為未來台灣狐蝠保育及救傷規劃完善制度;也呼籲民眾,如發現幼蝠或受傷個體,第一時間應通報縣市政府(1999專線),或撥打0800-057930電話,切勿帶回私自照養,避免觸法。(編輯:陳仁華)113042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