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聰百道工序製毛筆半世紀 憂傳承無人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18日電)製毛筆百道工序,65歲陳景聰信手拈來,但面對毛筆製造業日薄西山,16歲入行的陳景聰最擔心一身技藝失傳,進駐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1916工坊後,最大希望是找到年輕人傳承技藝。

帶著父母「送子千金,不如學藝一生」期許,陳景聰國民中學畢業後進毛筆工廠當學徒,一眨眼已在這行半世紀,製造好筆的百道複雜工序,陳景聰早已嫻熟於心。

陳景聰舉例,毛筆原材料「動物毛」外行人看不出門道,但在匠師眼中可藉毛料狀態判斷動物體質、健康程度與年齡等,而毛料取材須是沒剃剪過的新毛,才能留下最好效果。

根據國家文資網介紹,毛筆依筆毛來源常見區分為紫毫筆、羊毫筆和狼毫筆。紫毫筆是宣筆特色品種,主要原料是野兔身上紫毫;羊毫筆製作以山羊毛為主要原料;狼毫筆主要原料是黃鼠狼尾巴上的毛,適合書寫剛硬楷書字體。

陳景聰說,毛筆工藝技術變革很大,從最簡易工法歷經不同朝代更迭,台灣技藝早已遠勝中國、日本與韓國,但數位發展衝擊,毛筆產業衰落,市場銷路一路滑落,導致乏人製筆,師傅難覓,目前不到10人,可能5年後絕跡。

陳景聰表示,製筆過程不用機器、全靠手藝,過程雖繁瑣卻很安全,且技藝在身還可開工作室客製化毛筆,如專為素食族群製作的純素毛筆,不用動物毛,改以植物纖維製成。

為傳承製筆技藝,2020年被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公告登錄「毛筆製作」保存技術及保存者的陳景聰進駐1916工坊,不時辦體驗課程,希望找到年輕人學習,也前往多所學校與學生互動,畢竟國中美術班書法及國畫課是一泉活水。

台中市文化資產處長李智富說,已協助陳景聰申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傳習課程,讓學員充分學習毛筆製作技術,傳承技藝。(編輯:李明宗)11305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