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6日電)廟宇華麗的屋頂融合傳統剪黏、泥塑及鑲嵌等工藝,是匠師們斤斤計較的想像世界,甫獲文化部認證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的徐明河強調,這一行沒有祕訣,就是要「慢工出細活」。
80歲的徐明河是桃園觀音人,16歲就開始跟隨剪黏名家姚自來學習,出師以後不斷精進技藝,經手台北木柵指南宮、大龍峒保安宮、關渡宮、大溪明齋寺等廟宇及古蹟修復,一甲子時光堅持以傳統手法琢磨,為民間信仰及庶民生活留下許多莊嚴風景與珍貴記憶。
根據文資局調查資料,徐明河師承「洪派五虎將」姚自來門下,為第3代傳人,承接扎實的技藝,精通人物、花鳥、亭台樓閣、堵頭裝飾及各類走獸造型,舉凡剪黏工法、工序、工料及備料程序,徐明河都堅持手作傳統,一絲不苟。
根據文資局發行「一心一藝」專書報導,徐明河當學徒時的學習相當刻苦,從基本事務做起,無論挑水、攪土、割玻璃等雜事都要做,白天則看師傅們怎麼做,他自己再趁晚上時間回想,照著操作一遍。
徐明河提到剛開始學習繪製線條的心路歷程,手邊沒有毛筆等工具可用,就是將水泥袋割成片段,以紙片代筆沾墨汁練習,以有限的資源不斷揣摩,直到師傅看過以後認定「不會漏氣」、「可以看」,才開始參與實作。受到師傅肯定,徐明河內心感到高興之餘,也對自己更有信心。
根據文資局發行「一心一藝」專書報導,徐明河傳承「洪派」特色,對於「剪黏泥塑技術」首重架式,其次是色彩調和,讓整體風格更為活潑豔麗,他要求打粗坯時就要能呈現大致氣勢,「就像人一樣,若體格不好,穿衣服也不會好看」。
徐明河以人物題材為例,若要呈現女子嬌媚的姿態,他會去觀察現實中女性的肢體動作,並加以構思如何捏塑才會迷人;若是武將,就要揣摩如何利用身體線條來展現力道,展現威猛的一面。
配色方面也要有所講究,徐明河以五獸中的獅子為例,通常是做成綠色或淺綠色,但如要搭配其他題材如喜鵲,他會大膽將獅子調整成橘色,讓兩者更為協調;孔雀的話則以綠、白混搭,有時也要憑經驗,並搭配訂購的材料如碗片或玻璃的顏色來設計。
徐明河近年也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教課,他期許年輕人在學習技藝的同時,要更有耐心,而且一定要照規矩做,以保證作品的堅實度,並藉由不斷觀摩學習來厚實作品的美感,「少年要作久,名聲才會透」,希望後進能青出於藍,超越他的成就。(編輯:屈享平)112012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