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礦災滿40年 民團籲調查原因、照顧礦工生活

三大礦災滿40年 民團籲調查原因、照顧礦工生活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6日電)海山、煤山及海一礦災滿40週年,民團與礦工今天說,當時礦災原因及逾新台幣5億善款流向至今仍不明,許多礦工也因職災補償條件嚴苛領不到補償,籲政府重視老礦工的人權。

台灣礦業過去曾扮演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然而1984年卻發生海山、煤山及海一礦災,三大礦災共帶走270條的性命。

今年三大礦災滿40年,民間團體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勞工陣線、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等團體與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2名老礦工今天共同召開「礦工的命也是命」記者會,希望大眾重視倖存礦工家庭的職災、經濟問題。

戴伯芬表示,1984年是台灣礦業黑暗年,三大礦災死亡逾200人,政府仍未正視礦工生命權、礦場問題,這些死亡背後都是一個個的家庭,今天出來開記者會,就是因為當時礦災如何發生至今仍是一團迷霧,因此要求政府應公布調查報告、告訴大眾真相。

戴伯芬也說,當時三大礦災發生後,社會傾囊相助總共募得5億多善款,但後續怎麼使用一直都是黑箱作業,細看監察院後續調查報告,當時善款管理委員會的組成夾雜著黨政單位,包含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台北縣團委會總幹事、國民黨生產事業黨部等,真的讓人很起疑。

戴伯芬指出,這些是要給礦災礦工及遺孀的善款,1998年、2012年海山及海一礦災礦工家屬都曾要求接管社會愛心專戶、告知礦災遺族善款補助放寬細節,但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仍有許多礦災礦工仍在貧困中掙扎。

戴伯芬也說,三大礦災後礦場陸續關場,遺留給礦工的是如影隨形的塵肺病,也一直無法得到職業災害補償,直到1995年天主教敬仁勞工服務中心的協助下,一些礦工才爭取到,但卻因條件嚴苛、勞保黃牛氾濫,至今仍多數人無法得到補償,政府應該就這些老礦工、罹難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協助。

礦工林阿丁則說,礦工長年在空氣粉塵坑裡討生活容易得塵肺病,想申請職災補償卻非常困難,「幾乎沒有人能順利申請」,能得到補助的都是透過旁門左道、必須找勞保黃牛,自己也遇過勞保黃牛說可協助代辦,但理賠金分配卻非常不合裡,多數都會落到黃牛口袋,希望政府可以重視退休礦工的保險制度以及退休勞工生活。

礦工周朝南則說,塵肺病是慢性病,年輕時症狀可能很輕微,但現在卻變得很嚴重,很多人都必須靠氧氣過生活,隨著病情嚴重,政府應補貼礦工。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醫師黃茵婕說,礦工塵肺病被認定為職災、可以申請補償數量是被低估的,研究指出2015年塵肺病就診人數有1323人,其中認定為職業相關只有31人,推測原因包含職業病認定程序複雜不友善、職災保險無法充份分攤雇主責任、潛伏期長等。

戴伯芬表示,礦災已經發生40年,煤礦已經退出台灣能源舞台,礦工也成為消失的職業,但仍有礦災真相、行政處置以及礦災勸募監理等問題,呼籲政府重視,今年也將舉辦海山礦災40週年紀念晚會,希望礦工之子、總統賴清德可以一起來聆聽礦工心聲。(編輯:陳清芳)11306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