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見證本土價值 笠詩社60周年特展全台巡迴

以詩見證本土價值 笠詩社60周年特展全台巡迴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2日電)今年是「笠詩社」成立60周年,60年來「笠」詩人前仆後繼以詩見證本土價值,並向世人發聲,國立台灣文學館特別舉辦「六十而笠.笠詩社六十周年特展」,並在全台各地巡迴展出。

根據國立台灣文學館發布新聞稿,「笠詩社」成立於1964年,由吳瀛濤、詹冰、陳千武、林亨泰、錦連、趙天儀、薛柏谷、白萩、黃荷生、杜國清、古貝和王憲陽等人發起,60年來已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本土詩社之一。

新聞稿指出,「笠詩社」名稱由詩人林亨泰提出,連結台灣斗笠的純樸篤實、不畏日曬雨打的意象,是台灣人民堅毅不屈的象徵。正如詩社之名,「笠」詩人的作品關懷本土,見證社會脈動,以詩作與理論建構台灣主體意識與文化認同,直到今日,依然持續發行刊物「笠」詩刊,提供詩人創作與實驗的場域,實為台灣文學的活水。

詩人、國家文藝獎得主李敏勇參與「笠詩社」數十年,除了創作之外,也擔任編務、社務,李敏勇表示,笠詩社對他而言是重要的詩人學校,他並以五行來比喻前輩作家的風格,林亨泰是木,詹冰似水,錦連是土,陳千武如火,多位師長都深刻影響他的創作與閱讀。

詩人鄭烱明回憶,他與「笠詩社」結緣於學生時期,準備聯考時看到當時僅簡單印刷的「笠詩刊」就欲罷不能,尤其是林亨泰的卷頭語,寥寥數語卻是對詩的精闢見解。他感念笠詩社前輩,在文學、藝術、人格養成上,都對後輩不吝鼓勵,也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一起發揚笠的精神。

「六十而笠.笠詩社六十周年特展」以本土語言、外譯語言為展示主題,結合典藏文物、館藏書籍展出,展演60年來「笠」詩人扎根台灣、望向世界的台灣現代詩發展脈絡。

「特展」共有4個展場、14場活動,5月28日至10月13日於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B1圖書室展出;5月31日至12月30日於台北台灣文學基地齊東舍茶之間展出;6月4日至10月27日在高雄市立圖書館展出、6月8日至10月31日在台中精武圖書館展出。(編輯:李亨山)11306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