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若韻巴黎29日專電)王思雅四重奏樂團DAT Quartet日前代表台灣參加法國繽紛爵士音樂節,一曲「大醉八仙」融合廟宇聲響與歐美風格,吸引巴黎觀眾滿座。
法國繽紛爵士國際音樂節(Jazzycolors)今年是第22屆,由巴黎外國文化中心論壇(FICEP)主辦。該組織串連位在巴黎的各國國家文化中心,每年秋天以爵士樂為主題,在一個月內接力表演,今年共有17個國家的爵士音樂人參與,共計22場演奏會,活動持續至12月8日。
駐法國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是FICEP的創始成員之一,今年推介爵士鐵琴音樂家暨作曲家王思雅,率領其四重奏樂團「Debby Wang and DAT Quartet」代表台灣,於11月20日在巴黎知名複合文化空間「棧倉(l’Entrepôt)」演出。
王思雅不僅是音樂家,也是台灣瑞士共製舞台劇「這不是個大使館」的演員。爵士演出前一週,她才剛結束在巴黎MC93劇院的巡演。劇中,她飾演自己,訴說自己是一位13歲便出國的小留學生,10多年旅外的她,對歐美如何看待亞洲女性特別敏感;她的家族從事國際珍珠奶茶原料製造,像是另一種功能的大使館在世界駐廠,讓她對身分認同有更深層的思考。
王思雅在「這不是個大使館」除了演戲外更擔任配樂,現場演奏鐵琴與電子音樂,令許多巴黎觀眾印象深刻,觀眾盧克(Luc)便是其中之一,他向中央社記者表示,當初帶女兒前往觀賞「這不是個大使館」,是為了讓她了解世界地理,沒想到卻意外上了一堂民主自由課。
盧克因為欣賞王思雅在劇中所創作的音樂,所以特別循著她的行程來到爵士音樂節。熱愛爵士的他說:「我在今晚聽到了自1950年至2000年的爵士風格,我不知道王思雅的年紀,她似乎很年輕,卻已接觸到各式各樣的音樂文化,編曲很活潑,其他三位樂手的表現也很精彩。」
同為爵士愛好者的觀眾娜歐蜜(Noémie)帶著3個朋友坐在第一排看表演,她向中央社記者說:「我上週才剛聽完斯洛伐克的爵士樂,今天特別為了『鐵琴』而來,我覺得很棒,風格現代,尤其最後一首好特別。」
王思雅接受中央社專訪解釋自己深受黑人音樂與嘻哈饒舌樂影響,作曲時會強調律動感(groove),但卻不見得是持平的節奏。
她說:「我喜歡做沒有小節線的曲子,不規定大家什麼時候該停、什麼時候該開始,團員們需要彼此聆聽去達到共識,這是比較歐洲式的演奏風格。」
在王思雅四重奏近一小時半的表演中,帶來6首改編曲與自創曲,如開場曲是「天黑黑」、中場有「愛的代價」,特殊壓軸曲是「大醉八仙」,此曲在鐵琴、鋼琴、貝斯、爵士鼓的四重奏的基礎上,再加入台中后里磐宇木偶劇團的酬神聲響,是王思雅在廟宇現場收音採樣而成,讓巴黎觀眾耳目一新,感受鑼鼓喧天與鞭炮齊放的台灣味。
王思雅說:「我希望觀眾不要太執著我是否可以代表台灣的聲音,雖然我們是台灣團體,但不需要去期待聽到傳統元素,會有傳統元素只是剛好,大家應該要更敞開心胸。就像我今天作為一個樂手出現,只因為我是一名職業樂手,而不是因為我是台灣人。」
王思雅表示自己從小就很喜歡拜拜,家裡旁邊就有一座土地公廟,演出「這不是個大使館」時,也有一幕是她對著土地公祈願。她說:「在國外唸書時常會想念台灣的聲音。」
已返台定居的王思雅,在疫情期間創作「大醉八仙」,因為當時得知父親罹患腦癌。她說:「這是一首祝壽的歌曲,它很熱鬧,祝福大家都可以得到健康的身體。」
王思雅四重奏也演出一首尚未命名的新作品,欲討論「Yellow Fever」,原指黃熱病,在性別論述中,常形容對亞裔女子和亞洲文化懷有特殊僻好的白人男子。
王思雅說:「歐洲國家很容易將亞洲文化作為性文化的投射,很多人會跟你說我喜歡台灣,我想去台灣,但他們是否有去學台灣的語言?或是去了解台灣的文化和歷史?還是他們其實只是喜歡台灣的女人?我希望從這首曲子來探討另一種白人殖民的面向。」
王思雅談到自己在歐洲求學時常感受到微歧視(microaggression),當前往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的「爵士與性別公正學會」系所(Institute of Jazz and Gender Justice)就讀後,在創辦人女性鼓手卡林頓(Terri Lyne Carrington)與眾女性音樂家的啟發下,「性別意識」開始在王思雅的創作歷程裡萌芽。
「如何讓隱晦的爵士樂表達政治性議題?」王思雅在「Yellow Fever」這首新作中,注重黑鍵的表現,她說明黑鍵的五個聲音,可以引申為宮、商、角、徵、羽,是大眾對亞洲音樂的投射;此外,她並寫出一段重複的鐵琴旋律,像是時間滴答滴答的過去,暗示女性平權在經歷多年後仍在努力,不能放棄。
王思雅在畢業後仍常與「爵士與性別公正學會」跨國舉辦女力活動,但她發現大眾並沒有將許多女力主角視為真正的藝術家、作家或學者看待,總是侷限地貼上「女性」標籤,就如同貼上「亞洲」或「台灣」等各種標籤,王思雅認為大眾應該更深刻的去探討這個人做了什麼事。
在國際上越來越活躍的王思雅,也越來越想知道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可以帶給社會什麼貢獻。仍在探索的她說:「音樂是我的語言,我喜歡從議題出發,做各種跨領域的創作是我關心這個世界的方式。而工作之餘,現在家中一切安好,我想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我想好好陪伴自己。」
王思雅的四重奏樂團成員除了她自己之外,都來自日本,是她這幾年在美國和台灣陸續認識的朋友。對於如何詮釋這些充滿議題的曲目,樂手們各有不同的想法。
鋼琴家鈴木瑤子喜歡一首充滿控訴的曲子,因為即使情緒如此憤怒,但是旋律竟然很美;貝斯手小美濃悠太則對一首童謠的改編音符很有感覺,因為對他而言很有台灣情懷;鼓手北澤大樹則喜歡詮釋一首改編過後的國語流行歌,他認為可以激發自己的藝術性,有很大的創作空間。
目前已成軍一年王思雅的四重奏樂團,常在台灣與日本演出,在法國繽紛爵士音樂節演出後,已陸續前往維也納與米蘭,完成首次歐洲巡迴。(編輯:周永捷)11311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