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18日電)台北市議員林延鳳揭露,北市有11處土壤液化高潛勢區,應加強周邊工程稽查。對此,台北市工務局說,將持續研擬應對方式,但崇德街天坑與土壤液化無關,民眾無須恐慌。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林延鳳15日在議會「台北市重大工進度市長專案報告」中質詢指出,台北市信義區崇德街道路下陷事件,經中央地質調查所認定為土壤液化低潛勢區;她認為非單一個案,凸顯北市土壤潛勢區問題。
林延鳳說,工務局今年度提出追加預算案,其中有新台幣508萬元是針對「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計畫」,從2020年開始進行,今年2月已完成調查。
她提到,經調閱資料比對發現,北市共有11路段被列為「高度風險道路」,分別為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有2處、中山北路五段有4處,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有2處、民權東路三段有1處、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有1處及中正區中山南路1處。
林延鳳認為,上述評估方式是針對道路、地下管線、建物與人孔等4大類別,以11項變因評估易受損的脆弱度,但資料卻未公布於網站,大眾無從得知。
林延鳳說,依目前查詢系統圖資所匡列高潛勢區,還包括南京東路一至三段、忠孝東路一段、延平北路五至九段、復興南路一及二段、南京西路、艋舺大道等在內,若發生類似「天坑」狀況,後果不堪設想。
對此,工務局昨天發布新聞稿澄清,表示土壤液化現象發生於砂質土壤地層,在高地下水位狀態下,遭遇強烈地震力搖晃,導致地下水壓突然上升,土壤承載能力暫時消失,而可能造成淺基礎房屋有沉陷傾斜發生,地震結束後土地承載力就會恢復。
工務局指出,上述情形和崇德街建築基地在無地震發生狀態下,疑似連續壁施工問題而造成的路基流失、路面坍塌,其成因及結果並不同。
工務局土建科長郭俊昇表示,北市府先前已公布「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供民眾查詢自家房屋所在地質發生土壤液化的可能潛勢,並強調房屋基礎穩固對於土壤液化就一定有承載力,這才是抗震的關鍵。
針對議員所提道路液化潛勢評估,工務局說,這是北市府參與經濟部中央地調所「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計畫」的5年計畫進行評估與探討,目前完成第1年研究,相關成果也會應用於後續年度,持續精進調整評估內容及應對策略。(編輯:蕭博文)11205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