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3日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今天到花蓮玉里鎮三民國中分享原住民正名運動及轉型正義,期盼透過多元文化課程,教導學生認識不同族群,減少歧視事件發生。
花蓮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委託三民國中辦理「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師資研習課程」,夷將‧拔路兒受邀演講,以原住民族觀點來分享與理解過去的抗爭運動史及轉型正義的意涵。
夷將.拔路兒指出,原住民族從清代被稱「番」、日治「高砂」,到戰後國民政府稱「山胞」及「山地人」,來自全島各族人不想受到歧視性稱呼,於是在1984年到1997年間展開正名運動,當時他也是街頭抗議的一員。
夷將‧拔路兒鼓勵年輕原住民學子,自我覺醒很重要,遇到問題要有勇氣和決心表達意見,才有改變的機會,加上政府有決心面對,改革是有希望的。
夷將‧拔路兒指出,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代替政府向原住民道歉,並在隔年制定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讓原住民語言成為國家語言,2019年修正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原住民族教育法、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及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等法案。
夷將‧拔路兒說,2022年行政院通過「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5年計畫」,族語預算從每年新台幣1億1000萬大幅增加到18億5000萬元,用於族語老師專職化、廣設族語推廣人員、設置16族語言推動組織等,大力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的保存、維護與發展。
媒體會後聯訪問到,校園內仍存在原民歧視問題。夷將說,原民會與教育部非常嚴肅的面對無論是中一中、台大歧視案,6月會與教育部針對原住民教育政策開會討論,如何落實多元文化教育,從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讓民眾能用更多元價值去認識不同族群。(編輯:黃世雅)112060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