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6日電)桃園市野鳥學會今天公布,今年夏季抵達桃園海岸繁殖的二級保育鳥類小燕鷗的調查結果,共計調查到279隻小燕鷗,是在繁殖季後全面調查展開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桃園市野鳥學會發布新聞稿表示,小燕鷗每年從澳洲西北方陸續飛抵台灣,5月至7月期間進入繁殖期,在台灣河川溪口開闊的海岸沙礫地築巢、孵蛋及育雛,8月再帶著學會飛行的小燕鷗一起往南遷徙,而桃園市是小燕鷗在台灣最北的繁殖地。
桃園市野鳥學會表示,今年的普查從6月18日上午8時起,沿著桃園海岸線從與新北市林口區交界的北界開始,一直到與新竹縣新豐鄉交界的南界,分為18區,每區由2人1組的志工同步進行清查,最終統計數量達到279隻,比去年的168隻以及前年的208隻都多。
桃園市野鳥學會說,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竹圍漁港北堤往年是小燕鷗群聚的最大棲地,今年大部分小燕鷗在抵達觀音海岸後就陸續降落,只有少數繼續往北飛抵竹圍漁港及許厝港,普查結果顯示,觀音海岸群聚了241隻小燕鷗,佔總數的8成6,這凸顯了野生動物對於棲地選擇的不確定性。
桃園市野鳥學會表示,桃園海岸提供更多適合小燕鷗繁殖的棲地是好事,同時也是當地居民守護海岸最佳成果證明,這次的調查結果為保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也凸顯社區對於野生動物保育的重視與努力,讓桃園成為小燕鷗繁殖的安全港灣。(編輯:張銘坤)11208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