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換衫特展登場 針黹引路台灣穿搭演變史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怡璇台北14日電)北市文獻館「換衫 Uānn Sann」特展今天登場,一覽日治到戰後1960年代服裝變化,並有「台灣洋裁第一人」施素筠的口述影像,還有換裝留影及踩踏縫紉機體驗等互動裝置。

台北市立文獻館表示,從1910年代的放足斷髮、20年代和洋並陳、進入1930及1940年代因應戰爭的改良服,及戰後興盛的洋裁及美援等,台灣服飾風格從傳統保守到摩登自我。

文獻館規劃「解放前奏曲」、「東風西風混搭風」、「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裁剪青春夢」、「旗袍麵粉袋訂製服」、「短裙嬉皮大風吹」及「潮流限時批」7大展區,一覽日治時期到戰後1960年代社會轉型之際,在地的穿著流變。

文獻館展出逾百件文物,包含官袍、新娘祥雲繡服、刺繡大襟衫、旗袍,還有當時的高木屐、三寸金蓮,甚至是因應潮流出現的復古珠串亮片手提包;以及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治理佐證,還有鼓勵廢除女子纏足的漢醫黃玉階,以台人總代表身分參加大正天皇即位典禮的高禮帽等。

另外,高齡百歲、素有「台灣洋裁第一人」的施素筠口述專訪影片也將在現場播放,並仿造施素筠的工作室空間,展出針線盒、銅製木炭熨斗、裁縫剪刀等經時光淬鍊的針黹老物。

文獻館並表示,同仁花費許多心力翻閱、蒐集舊報紙,以報紙牆方式重現50至60年代老派流行,包含帽子、布料、時裝展、嬉皮風潮等報導,還有電視牆播放1962年第3屆中國小姐的新聞短片。

展場另有多項互動體驗,如連接上感應裝置的縫紉機,隨著踩踏節奏,投影幕上會秀出車線痕跡,體驗克難年代如何把舊衣問題「迎紉而解」,完成後還能掃碼下載縫紉班的合格證書;或是用「穿衣鏡」挑戰各種復古風格等。

「換衫 Uānn Sann」特展在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登場,展至10月15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展出,週一休館。(編輯:陳政偉)11208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