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盤點藍碳量 全台逾34萬噸分布15縣市

海委會盤點藍碳量 全台逾34萬噸分布15縣市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3日電)海委會從4年前開始盤點海洋生態系分布與估算碳匯能力,算出全台現存藍碳量逾34萬公噸。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已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建立合作網絡,藍碳復甦網絡指日可待。

管碧玲透過新聞稿表示,森林具有碳匯能力早為人熟知,但科學家發現,紅樹林、海草這類海洋植物捕捉大氣中的碳並將之儲存在土壤的能力更勝森林,故稱其為藍碳,也成為當前尋覓碳權的新目標。

海保署長黃向文表示,欲復育藍碳,要先知道哪裡有藍碳,海保署自2019年委託中興大學盤點紀錄,掌握藍碳生態系分布於全台15個縣市。面積從最大的東沙環礁海草床5000餘公頃,到台南北門一帶的紅樹林90餘公頃;潮汐鹽沼面積少,主要分布在金門。

全台藍碳生態系包括33處紅樹林,約680公頃;18處海草床約5456公頃,以及7處潮汐鹽沼,約188公頃。估算其碳儲存量為紅樹林約18.2萬公噸、海草床14.4萬公噸、及鹽沼1.6萬公噸,總計碳儲量約34.2萬公噸。

海保署表示,自去年陸續與國家公園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漁業署、水試所以及地方政府討論紅樹林與海草床復育,在今年初環境部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的過程中,海委會也已被納入自然碳匯的協辦機關。

海保署今年度開始與農業部水試所澎湖中心合作於擇定的重光海草示範區試驗栽植,追蹤生長情況,也與中興大學合作尋找紅樹林復育潛力點,發現新竹市、嘉義縣、澎湖縣、屏東縣大鵬灣、小琉球、台中市等都有可嘗試復育的區域。

黃向文說,推動復育成功關鍵是建立合作網絡,海保署10月邀集中央部分、地方政府、專家學者和民間團體等研商,擇定復育行動地點,提出藍碳保育、復育計畫、自願減量專案等。

管碧玲強調,即便藍碳碳匯功能已經被廣為肯定,海洋碳匯在整體碳排清冊中仍屬於新興領域。海保署派團至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以及伊迪斯科文大學藍碳實驗室,了解海草復育模式。

海委會與各機關學校合作,將提報「藍碳方法學」、及推動「藍碳保育教育推廣」與「海洋碳匯盤查暨溫室氣體減量方法」等計畫。海委會鼓勵民間參與自願減量專案,持續監測我國藍碳生態系面積與碳匯量變動,以有效推動海洋藍碳制度。(編輯:黃世雅)112100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