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遺址出土千年文物 議員建議當地設展示館

崇德遺址出土千年文物 議員建議當地設展示館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7日電)花蓮秀林鄉崇德考古遺址出土的紅色玻璃珠,經研究為距今千年的文物,來自印度南方,因貿易來到台灣,當地議員認為,應在遺址附近設展示館;花蓮縣府表示,若有合適空間,願意協助。

無黨籍縣議員程美蓮今天縣政總質詢指出,崇德考古遺址出土多件歷史意義的文物,應在當地設置展示館,建議可在蘇花安崇德休息站預定地,增加展示空間。

程美蓮也提到,崇德部落民眾新建房舍前,動工前都需先由文化局試掘,建議試掘應盡快進行,避免影響民眾建設進度。

文化局長吳勁毅答詢指出,當地若有合適地點,樂見設置展示館,過去也曾協助支亞干部落在縱管處遊客中心2樓設置展示空間,至於議員提到在蘇花安休息設置,會向公路局表達意見。

吳勁毅指出,文化局每年都有編列固定預算幫當地民眾試掘及搶救工作,約在2至3個月完成,盡量不影響民眾建設時程。

吳勁毅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指出,崇德遺址約4處做試掘或搶救,標本數量約有上千件,其中距今約千年的紅色玻璃珠是2016年出土,經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實驗室研究,確認是來自南亞印度一帶的文物,被交易到台灣。

吳勁毅說,今年還有出土一個人面陶片,與十三行遺址代表文物相仿,也是考古新發現,對重建史前琉璃珠貿易或東部人群互動交易都有很大幫助。

崇德遺址位於立霧溪河口左岸河階台地,主要位於秀林鄉崇德村上崇德聚落及附近區域,列冊遺址範圍約8公頃,曾出土大量考古文物,包括陶罐、獸骨與各式石器等。(編輯:黃世雅)112110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