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共軍戰火 大陳島民飄揚台灣落地深耕

躲避共軍戰火 大陳島民飄揚台灣落地深耕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花蓮集大陳 1(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14日電)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位於浙江沿海島嶼民族陸續跟進,以大陳島為代表,這群「大陳義胞」帶著獨特的語言、文化及信仰來到異鄉落地生根,花蓮大陳一村、二村是最大聚落。

大陳島位於浙江中部台州灣東南洋面,由10幾座島嶼組成,其中以上、下大陳島為主島,2島面積總合約為台東縣綠島鄉面積。

1955年大陳島居民跟著國民政府撤退台灣,為讚賞島民反共精神,而有「大陳義胞」稱號,當時大陳島共1萬多名軍民來台,依照居民行業,漁民、農民、工人、釀酒師,在全台設置35個大陳新村。

根據花蓮市公所調查,共有426戶大陳人分發到花蓮市美崙地區,分為大陳一村、二村,共計1800多人,全來自上大陳島,是全台最多人口數的大陳新村,一村住民以捕魚為主、二村為農耕為主。

花蓮市公所2014年在大陳一村成立「大陳故事館」,搜集40多件傳統文物,包括熨斗、搗年糕用的臼、地契、銀手鐲、繡花鞋、孩童衣帽、肚兜等各種文物並記錄許多地方故事、生活習俗等。

隨著父親一代來台的吳姓居民說,當年第一代老房子是就地取材,用稻草混泥土搭建,按照家庭人口數量,分為5坪、7坪跟9坪,若單身則會分到4人一室,空間非常狹小。

他說,當時政府興建的房舍雖然很小,但很堅固,6戶共用一根長長的檜木屋梁,歷經花蓮60多年來大大小小地震,到現在還屹立不搖,有幾戶因改建成樓房鋸掉,目前他家還跟3戶鄰居共用屋梁。

吳姓居民說,家中歷經幾次整修,曾掙扎要不要鋸掉屋梁,蓋高一點住得舒服,但跟房子有感情,最後還是捨不得,維持矮平房格局。

大陳島漁民奉祀阮弼真君,1970年村民有感於歸鄉無望,於是在大陳一村興建「真君廟」,是全台灣唯一主祀阮弼真君的廟宇,每年農曆10月13日都會舉辦壽誕慶典,會舉辦盛大祭典,會準備薑茶麵、大陳炒年糕、麥油煎、豬肉飯等大陳料理。

受到人口外移、居民老化影響,全台35處大陳新村約有2處已經「滅村」,實際居住在大陳新村的居民,也不全然都是大陳後代。

居民吳明達分享,以前村里有2000人居住,生活雖然困苦,但村里人感情很好,小朋友都玩在一起,很熱鬧、很歡樂,現在看著村里的空房愈來愈多,屋子沒人住漸漸崩壞,覺得很心疼。

現在他和太太餵養村里的流浪貓,每次餵食順便看看老房子狀況,心裡默默希望空房、老屋都能好好被整理,成為空地或社區公共空間,讓大陳村看起來更有活力。(編輯:孫承武)11302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