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台南400(中央社記者張榮祥、楊思瑞台南16日電)台南縣市合併後晉升為直轄市,人口雖是六都中最少,但擁有「文化首都」美名,妥善保存各角落珍貴史蹟建築並活化為文化觀光資產,搭配南科及沙崙綠科雙核心,朝向科技文化新都市風貌邁進。
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後除了接續推動鐵路地下化、捷運動重大建設,市府與中央合作的治水工程、產業聚落規劃、文化產業發展等政策,也為大台南地區帶來不少重大改變。
台南市長黃偉哲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市府推動有效治水,重建橋梁瓶頸段,沿海地帶推動部落圍堤與大型抽水站,都會地帶強化雨水下水道,累積建置長度六都第一,重大產業聚落如南科等興建大型滯洪池,上任以來已投入新台幣200億元治水經費,台南淹水面積減少96%。
黃偉哲指出,治水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在歷任縣市長一棒接一棒推動,加上地方與中央密切合作下,台南面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情況,還能逐年減少水患,未來更要以零淹水為目標。
他說,台南近年很大改變是在科技產業聚落擴大下,帶動服務業等其他產業成長,漸漸實現人口南漂可能,全時員工薪資已勝過台中、高雄,另外,市府透過拉高生育獎勵金與安胎補助、完善防疫與衛生等策略,帶動遷入人口正成長。
黃偉哲指出,為了落實居住正義,台南成為中南部第一個通過囤房稅縣市,在他任內也已動工興建第1棟台南公宅,包括市府自建、都更回饋、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等多元方式規劃興辦社會住宅超過8000戶。
台南近年來陸續有新建或整建代表性場館完工啟用,包括台南美術館二館、永康總圖、左鎮化石館、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岸內影視基地、大台南會展中心等,對帶動觀光、會展、文創相關產業發展有正面幫助。
黃偉哲表示,台南作為全台文化首府,在文化政策方面,除了持續推廣具在地特色文化活動,如台南藝術節、街頭藝人與表演藝術團體扶植培育、月津港燈節、龍崎空山祭、影視支援補助、藝如春風走透透等,搭配文化資產保存、歷史街區振興計畫,妥善保留並活化城市各角落可見的珍貴史蹟建築。
除了文化資產,黃偉哲認為台南未來發展優勢,還有以南科園區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為雙核心的科技產業。
黃偉哲指出,以南科為核心向外擴延的半導體S廊帶已然成形,全球目前唯一可量產生產3奈米晶片聚落就在南科,南科園區產值甚至已連續2年破兆,名列台灣三大科學園區之首;而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已有中研院、工研院、國家實驗研究院、陽明交通大學、成大沙崙醫療服務與創新園區等93家公私機構進駐,從產品研發到人才培育,逐步建構完整產業鏈。
他說,台南持續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希望成為符合世界潮流的文化科技首都及永續宜居城市。在推動土地發展時,也透過政策工具擴大節能減碳,進一步降低氣候變遷衝擊。
目前台灣正從個別城市治理朝向區域整合模式前進,例如中央推動的珍珠串計畫,整合北中南三大區域間水資源調度,在河川整治、環境永續等政策推動,也需要跨縣市政府通力合作。
黃偉哲認為,台南在1624年帶領台灣邁向大航海時代,400年後的今天,在文化、農業、產業等面向累積成果,仍具有領頭羊優勢,期盼未來有更多機會,與嘉義、高雄、屏東連成一線,共創南方共榮發展。(編輯:孫承武)113031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