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150週年 屏東縣定史蹟石門古戰場揭碑

牡丹社事件150週年 屏東縣定史蹟石門古戰場揭碑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22日電)今年是牡丹社事件150週年,屏東縣政府今天在牡丹鄉舉行「macacukes石門古戰場」縣定史蹟碑揭碑典禮,屏東縣長周春米、新任原民會主委曾智勇出席傳遞和平信念。

曾智勇分享初任公職就是在牡丹鄉公所服務,擔任原民會主委出席的第一次公開活動也回到牡丹鄉,未來會持續推動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工作,深耕族語文化、深根部落連結、深化國際視野,為實現一個相互理解尊重多元的美好社會努力。

曾智勇表示,1876年牡丹社事件是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也是台灣近代史重要命運轉捩點,屏東縣政府將石門古戰場核定為縣定古蹟,相關文化資產如「大日本琉球藩民墓」、「討蕃軍本營地」、「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忠魂碑」及「恆春古城」,讓這些見證時代歷史古蹟成為族群和解實現轉型正義的橋樑。

周春米致詞表示,2020年全球經歷一場巨大醫療衛生危機,全世界團結合作共同面對、解決這場動盪。但烏俄、以阿等地衝突緊接而來,全球各地都受影響,更加體認到和平共處重要性。今年擴大舉辦牡丹社事件150週年紀念活動,以和平為主訴求,從屏東恆春半島為起點,向全世界傳遞和平信念。

美國AIT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提及周春米縣長月前訪美時特地參訪美國國會圖書館,見證當年「南岬之盟」相關歷史文件,此事件強調文化之間的深層聯繫和共同敘事,以及排灣人民的力量與尊嚴,他以排灣語aljac」希望大家一起認識共同的歷史,並在祖先們奠定的堅實基礎上共同建設未來,持久和平與尊重。

活動開場由高士部落靈媒張順枝vuvu(排灣族語祖父母輩與孫子女輩的互稱)進行祈福,牡丹社區發展協會帶來150週年紀念劇目「我是南方人」演出,傳達對團結合作、和平共存追求。一系列紀念活動包部落走讀、藝文展演、國際講座分享交流會、風域祭,結合生態、文化與產業讓遊客走進歷史現場。

1874年日軍以1871年琉球漂民事件為藉口出兵,5月在現今車城鄉射寮登陸,沿四重溪上溯,5月22日在今牡丹鄉石門峽谷,與當時牡丹各社族人發生激戰,部族人奮勇守護家園,牡丹社頭目aruqu父子奮戰而亡,史稱「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關鍵一役「石門之役」發生地「macacukes石門古戰場」,去年經縣府文資審議會通過登錄史蹟。依縣府文化資產保護所資料,當地是牡丹社及高士佛社人抵禦日軍入侵處,見證台灣原住民族在1個半世紀前,據天險捍衛家園,彰顯其歷史價值與意義。

在與150年前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同一天,屏東縣政府5月22日攜手牡丹鄉公所辦理「牡丹社事件150週年紀念活動啟動暨macacukes石門古戰場揭碑典禮」。包括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長奧正史、宮古島市教育委員會教育長大城裕子,以及牡丹鄉長潘壯志、史詩大戲「斯卡羅」原著陳耀昌醫師都出席今天活動,共同見證歷史的一刻。(編輯:孫承武)11305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