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2日電)花蓮全年產出廚餘量約5500公噸,環保局在鳳林環保科技園區建置2套廚餘高效處理系統,處理全縣6成以上廚餘,但縣議員質疑空品、污水處理未達標;環保局承諾監測並改善。
為防治非洲豬瘟,花蓮縣政府5年前公告禁用廚餘養豬,向中央爭取新台幣6000萬元經費,在鳳林鎮環保科技園區建置2套廚餘高效處理系統。花蓮縣議員10人今天到現場會勘,查看堆肥廠、廚餘處理情況,並召開座談會與環保局意見交換。
議會專案召集人、民進黨籍縣議員胡仁順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到場了解廚餘後續處理狀況,發現處理固態肥和液態肥有相當難度,尤其液態肥含有油質,若滲入水溝恐造成環境二次傷害,目前廠商無法完全處理,議員們也擔心處理不完善對環境造成二次傷害。
胡仁順指出,從縣府實施高效能廚餘處理5年來花費1億多元,到目前仍看不到很好的成效,比起台東縣,一年花費400多萬元的標案運給屏東養豬,而花蓮1年耗資1500多萬元,兩相比較,差之甚遠。
無黨籍縣議員林源富說,廠區所有設備均靠電力產生熱能,電費高,代操廠商成本不低;而生產的液態肥含有油質,連農民都不要,排放污水是否做好,廠區味道不佳,空品、污水處理看來都不合格。
花蓮縣環保局廢棄物物管理科表示,鳳林鎮環保科技園區處理花蓮市、吉安鄉、卓溪鄉及萬榮鄉的廚餘,1天處理量約13至15公噸,其他鄉鎮公所則有簡易堆肥場可處理。
環保局指出,廚餘處理廠區每日產生液態物料為2至3噸/套,24小時內進行脫泥(初沉池、調整池、脫泥機),送至4個曝氣池約15天,再送至厭氧槽加入厭氧菌,經過10天厭氧發酵製成液態肥。
環保局副局長饒慶龍受訪表示,液態肥若農民有需要可申請領用,另外與中華紙漿合作實驗示範計畫,將液態肥循環再利用。園區污水在水溝設置阻隔牆,防止污水流出,也檢驗園區滯洪池,確保無污水污染。
環保局今年向中央爭取1400多萬元,購入一台直立式的發酵優化設備,可處理約12公噸脫水後的廚餘,發酵時間從10天縮短至5天,產出堆肥率約7成,預計明年1月中試運轉,盼能趕上處理農曆春節期間的家用廚餘。(編輯:郭諭儒)11312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