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費衝13個月新高 業者漲價壓力大靠轉型求生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5日電)餐飲業還沒走出原物料高漲的陰影,4月又有電價調漲衝擊。不過除了成本高漲,學者提醒,民眾消費習慣已經改變,內需服務業轉型除了提升競爭力,更是能否存活的關鍵。

2020年初爆發的COVID-19疫情,不只改變全球的生活面貌,還衝擊企業營運,航運大亂、原物料高漲、生產不順,一環扣一環之下,台灣餐飲業者承受的成本壓力節節攀升,2021年底掀一波漲價潮。主計總處宣告近期輸入性通膨已減緩,但統計顯示,外食費月漲幅明顯擴大、達0.65%,寫下13個月以來新高。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外食費月增率一般水準落在0.1至0.2%之間,今年以來外食費走勢沒有像去年下半年趨於平穩,反而擴大,「外食費壓力蠻大的」。

連鎖餐飲業公關顧問李晨馨分析,豬肉、麵粉、沙拉油、進口牛肉、包裝材料等原物料都還在高檔;此外,電費也是個隱形成本,夏季電費本來就比較貴,4月起電價又調漲,都在墊高業者成本。

除了成本挑戰,中經院助理研究員陳馨蕙指出,疫情導致國人飲食與消費習慣改變,如街邊店萎靡、綜合型商場或outlet消費增加,以及宅配網購與外送服務頻率高,都是結構性轉變,雖然現在外送等成長力道趨緩,使用頻率還是比疫情之前顯著成長。

陳馨蕙表示,根據中經院調查,業者較常透過強化既有產品或服務研發、加強培育人才與研發團隊,以及開發新產品或多元化產品、數位轉型等方式投入轉型,儘管這些計畫會使營業成本攀升,「以前轉型是為了變更好,現在是為了活下去」。

陳馨蕙直言,即便是知名集團,也看到業者把自己「平台化」,跨領域整合,以提升競爭力;未來將進入「大者恆大、弱者退場」的時代。

面對成本高漲的大環境,經濟部商業司官員則建議,數位轉型、使用節能設備都可有效節省經營成本;以數位轉型來看,又分為很多面向,線上點餐可以減少人力、提升經營效率,或採數位工具進行會員經營,鎖住忠實客戶、適度推波,也有助於提升營業額。

經濟部商業司官員表示,針對電價調漲的部分,今年首度推出商業服務業節能設備補助,雖然汰換設備要先花一筆錢,但是轉為能效較高的設備後,節省下來的電費其實很可觀。

糕餅業者、三統漢菓子行銷總監周詩雅表示,疫情期間,奶油、麵粉就漲了4波,跟原料商叫貨愈買愈貴,利潤愈來愈薄,但公司咬牙苦撐不漲價,因此從各項細節節省開銷,如DM改用較薄的紙等。

周詩雅也提到,之前疫情嚴峻時,就連台北市信義區也門可羅雀,門市一天只做到2000、3000元,為因應疫情、轉做電商,反而因禍得福,把觸角伸往全台灣甚至海外。(編輯:郭無患)11204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